5月29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布《廣州市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20-2022 年)》征求意見(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完成建設5G 基站 8 萬座,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 1200 億元。
到 2022 年,全市建成泛在、高性能、精益服務、低使用成 本的新型基礎設施,滲透于生產、生活、科技、智慧城市各領域, 投資乘數效應極大釋放,成為激發地域經濟活力的強勁引擎,在 全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廣州經驗,未來打造全國城市級數字新基建典范。
到 2022 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信息基礎設施領先城市。 成為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全國首批 5G 商用試點城市和綜合型信 息消費示范城市,城區 5G 網絡連續覆蓋,5G 場景應用生態圈基 本形成,5G 賦能產業在重點領域實現集群化發展,5G 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累計建成 5G 基站 8 萬座,總投資超過 300 億元,培 育 200 家 5G 應用領域創新型企業。
到 2022 年,構建全球頂尖的智能化“創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智桿”“智路”“智 車”“智品” “智樁”“智園” “智鏈”,推動形成 50 個智能經濟和智能 社會應用場景,打造以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等 8 個重點產業集群,建設 10 個人工智能產業園,培育 50 家以上 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制造、應用和服務領域的全國領軍企業,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 1200 億元。
到 2022 年,形成全球跨界融合型“智造名城”。形成 國內領先的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各 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推動標識解析國 家頂級節點(廣州)建成為國家級網絡空間核心基礎設施,培育 1-2 家達到國際水準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 300 個左右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 APP 和工業軟件。
到 2022 年,建成全國智慧充電設施的標桿城市。全市 的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數量充足、布局合理,能夠滿足全市電動 汽車的充換電需求。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等公用充電設施服務 半徑將小于 1 公里。全市的充換電設施數量突破 5 萬個,充換電 站點突破 4000 個,充換電服務能力達到 250 萬千瓦。
關注:
首批選定10 個應用試點示范項目
行動計劃提出,廣州將支持培育一批應用示范,運用 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聚焦工業、交通、教育、醫療、公安、政務、應急、文旅、廣電、農業等領域,推動跨界融合發展, 每個領域培育不低于兩項精品應用。
建立數字新基建重點項目 庫,每年滾動更新,首批開展十個應用試點示范項目,擇優對入 庫項目的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公共服務等基礎性建設給予一定補助。其中,對首批 10 個應用試點示范項目,由市政府統一授牌。對于新建、擴建項目主體,鼓勵與市、區合作采取“一事一 議”方式靈活建設。
廣州將推動政府部門主動開放公共示范應用場景,運用5G、大 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推動交通、教育、公共安全、醫療、 環保、司法、社會管理、社區、垃圾分類等重點領域優化升級, 支持傳統基建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實現以應用換投資,以投資換市場。
同時,建設智慧城市平臺,建設陸、海、空、天智慧城市公共數字底座,制定公共機構數據開放計劃,推動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數據資源清單,有序向社會釋放公共數據。(記者趙安然)
標簽: 新基建5G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