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條例》依據國家有關標準,結合天津市實際情況,將生活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要求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程分類管理系統,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全覆蓋。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接近50萬家經營范圍含“垃圾、廢品”,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垃圾處理相關企業。其中,注冊資本在100萬以內的企業占比為33.02%,超過1000萬的企業占比為20.34%。
從地域分布來看,天津共有6,824家垃圾處理相關企業。放眼全國,山東省的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5.6萬家,占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11.37%。江蘇省和河北省位居第二、三位,都擁有近4萬家的垃圾處理相關企業。
據環球網報道,垃圾分類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到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垃圾處理相關企業較為平均的分布在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的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占比超過23%。其次為建筑業、制造業,以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在持續加快垃圾分類步伐的大背景下,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自2017年起,我國垃圾處理相關企業總量(全部企業狀態)每年以超過20%的增速迅猛增長。其中2019年增速高達到28%,年新增相關企業超12.6萬家,均為歷史之最。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我國垃圾處理相關企業注冊總量超過57萬家,約為10年前的4倍。
另外,以工商登記為準,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上半年共新增成立了超6.1萬家垃圾處理相關企業,同比增長10.77%。
按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除政府的政策引導外,還需要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標簽: 垃圾處理相關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