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新三板市場的發展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比如在融資方面。截至2019年9月底,新三板累計有6388家掛牌公司發行股票10516次,融資4911.39億元。雖然相對于滬深股市并不算什么,但近5000億元的融資額,卻也不是小數目,因此新三板為實體經濟的發展還是作出了貢獻的。
新三板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導致新三板有被邊緣化的風險,這顯然與當初設立新三板的初衷相悖。新三板要走出困境,改革勢在必行。新三板改革涉及多個方面,包括完善市場分層機制、建立轉板上市機制、優化發行融資制度、推進簡政放權、引入長期資金、實施分類監管、完善摘牌制度等。
新三板分為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根據規定,在精選層掛牌滿一年時間后,符合條件的企業可轉板至創業板或科創板上市。因此,精選層公司無疑都是“香餑餑”。此次新三板精選層試點兩融業務,無疑將產生多贏的效果。
對于新三板而言,兩融業務開啟試點,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活躍新三板精選層的交易氛圍,提升精選層人氣,改善精選層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也能改變新三板市場的生態。兩融業務試點,意味著在新三板精選層也可融資融券交易了。精選層公司由于可以轉板上市,股價遭到市場的爆炒是非常有可能的。兩融業務開啟試點,能夠抑制市場的非理性沖動,讓新三板精選層公司估值更加合理。
此外,新三板精選層試點兩融業務,對于券商而言,將進一步拓寬其業務范圍,為券商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在試點初期,對券商的利潤貢獻或不明顯,但隨著精選層掛牌公司的增多,精選層投資者規模的擴容,增厚券商業績將是可期的。
個人以為,新三板精選層試點兩融業務,首先要完善制度建設。包括精選層兩融業務的實施細則、風險防范、違規處罰等方面,都需要面面俱到。其次,精選層的兩融試點,需要穩步推進,可先選取少數掛牌公司進行試點,然后再逐步擴容。
當然,新三板精選層試點兩融業務,滬深A股兩融業務發展“跛腳”的一幕不應再重演。滬深股市的兩融業務,其發展呈現出嚴重不平衡的特點。相對于融資余額,融券余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種發展的不平衡,也嚴重影響到兩融業務功能的發揮。新三板精選層試點兩融業務,對此有必要提前采取措施進行防范。
標簽: 新三板和精選層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