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證監會8月7日發布正式《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之后,9月4日晚間,上交所、深交所雙雙發布《公募REITs業務相關配套文件的公開征求意見稿》,這意味著近十八年來被反復討論的金融產品終于呼之欲出。
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是房地產證券化的重要手段,實質是將標的巨大、現金流優良但流動性較低的資產,轉化為標準清晰、普通投資者可購買可交易的流通資產的過程。美國是REITs的發源地。1960年《REITs法案》標志著現代REITs的誕生,準許了中小投資者通過參與REITs投資大型商業房地產,獲得與直接投資房地產類似的投資收益。目前,全球有約近40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了REITs產品。
韓毓祥對海外REITs進行梳理,認為REITs是美國證券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回報率跑贏同期美國多項股指。美國REITs 協會發布的NAREIT指數如下:
REITs指數在1997年大概在1000多點,現在是8000多點,漲幅不亞于股票市場,而波動更小。目前美國各類型REITs物業年資產回報率穩定在7%-12%之間。以1962-2016年為例,其40年REITs產品的年復合回報約為12.12%左右。市場規模方面,目前美國REITs行業總市值超過1萬億美金;超過7000多萬居民用其證券賬戶或者養老金賬戶投資過REITs產品,超過300個共同基金投資于REITs。
韓毓祥認為REITs的優異表現來自于其“三低一高”的特征。即:低稅收,REITs有稅收抵扣,避免了重復征稅。低波動:整體波動率在股市和債市之間。低相關:REITs和股、債相關性較低,是基金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透明度高:物業獨立性強、信息披露透明、經營相對簡單。
中國這次公募版基建REITs出臺,優先支持6個區域試點,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個主要城市帶,同時還包括了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以及海南。優先支持行業主要是包括交通設施、市政工程、污染治理方面的5類基礎設施。鼓勵性支持行業則面向新興技術產業和新興基礎設施,包括信息網絡、戰略新興產業集群,以及特色產業園區和高科技產業園區。
對于中國版REITs的市場規模和看好行業,韓毓祥估算:“中國的基建市場規模大約在100萬億-200萬億之間,其中符合政策要求的優質資產大約在10萬億左右。考慮到公募REITs從試點到擴大有個過程,樂觀估計前5年中國公募REITs市場有望達到2-3萬億左右規模。其中水務、IDC和產業園區、軌道和高速公路、現代倉儲和物流因具備現金流穩定、付費分散、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特點,成為被市場看好的首選行業。”
從中國金融市場的結構來看,韓毓祥認為我國金融市場整體特征是債務型資產比重較高,權益性資產比重較低,投資剛兌現象較為普遍。“目前貸款規模大約150萬億,債券市場規模108萬億,合在一起超過250萬億人民幣。而權益型公募基金+私基金總規模不到10萬億,相比之下規模過小。公募基建REITs上市,預計可以給市場提供2-3萬億權益型證券投資產品”。
韓毓祥認為,彌補權益產品不足的狀態,豐富資本市場結構,給全球資金投資中國提供更多可能,是中國公募REITs政策出臺的背景。這次試點要求原始權益人占20%,機構投資人占56%,散戶占24%。“這種架構,有利于使得散戶跟隨成熟投資機構一起完成投資,避免盲目投資帶來的損失,有利于中國的投資者教育和金融公平。”
標簽: 公開募集基礎設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