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企緯創印度蘋果代工廠發生暴動,有媒體估計緯創因此損失了43.7億盧比(約3.89億人民幣),且有數千部iPhone手機被偷。
此次事件幾乎全網皆知,不少人對此事的來龍去脈也有了大概了解,是企業沒有按照承諾發工資。當然,這也只是表面誘因,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有待調查。
且不管這件事的后續如何,該事件的主角——緯創,值得我們去了解一番。
緯創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前身為宏碁電腦創辦額DMS部門(設計、生產和服務部門)。后來從宏碁電腦分割獨立出來運營,是一家專業的代工集團。
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排名靠前的ODM廠商。主要提供筆記本電腦、信息設備、網絡及通訊產品的設計、制造及服務。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29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910億元。
先來介紹一下宏碁,其于上市70年代正式成立,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現已成長為全球出貨量靠前的電腦廠商。
時間拉回到七十年代,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施振榮心里漸漸有了創業的念頭,并很快成立了宏碁。創業初期,其憑借來自IBM等巨頭的代工訂單,成功賺到的第一桶金。
跟富士康走純粹的代工路線不同,宏碁通過代工業務賺了一筆錢之后,很快轉型做自主品牌的道路,宏碁電腦也因此應運而生。
很明顯,在后來的發展中,宏碁大致分成兩大板塊發展。一是電腦產品業務,成長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宏碁公司,二是代工業務,成長為現在的緯創。
不過,宏碁集團在千禧年分拆的時候,卻分拆出三個部分。當年,集團出于發展的需要,將集團分拆為宏碁集團、明基集團和偉創集團,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可以看到,緯創在正式獨立出來之前,已經背靠宏碁發展成了一定的體量,剝離出來之后,有了很好的基礎。也就是說,緯創之所以在日后走向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其數十年來的積累。
另一方面,偉創集團在之后的發展中,憑借在代工領域的深耕,逐步發展成一家體量龐大的集團,旗下擁有多家子公司,比如緯創軟件、啟碁科技等等。
這些子公司的業務很好支撐其代工業務的發展,也是其代工業務能在全球范圍內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代工行業有一個特性,那就是要在不同的市場建造制造基地,這樣才能為客戶帶來更低的制造成本,提升競爭力。比如富士康,其工廠覆蓋人力成本低的市場。
緯創也是如此,其在全球擁有多個制造基地,分布及運營點更是遍及中國、日本、美國、墨西哥等國家。
憑借成本、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緯創備受全球大客戶青睞。據了解,公司的客戶涵蓋全球八大IT行業,主要產品為智能手機、游戲機、液晶顯示器等等。比如全球智能手機巨頭蘋果,就是緯創的客戶。事實上,緯創是蘋果三大代工廠之一,其余兩家為和碩跟富士康。
有意思的是,2020年7月的時候,緯創將部分iPhone制造業務出售給立訊精密,價格約33億元。這背后的原因,當然有部分是因為受到今年“黑天鵝”事件的中心,但緯創近年來市場競爭力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
此次印度工廠被打砸,對緯創的影響有多大還不好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是雪上加霜。
標簽: 印度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