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項可以改寫游戲規則的技術,2020年的5G在中國和全球市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5G終端百花齊放,5G賦能千行百業的應用也層出不窮。
可以說,在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制造商、芯片等產業鏈合作伙伴的助力下,5G的應用已經不缺“范本”。但對整個城市來說,5G建網如何擺脫投資困境集約創新;5G應用創新又該如何發力時,運營商能借鑒的“模板”卻不多。但“5G Capital”計劃就是其中之一,在它推動下,北京5G產業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近日,媒體專訪了5G Capital的操盤手之一,北京聯通副總經理楊力凡,為您揭曉北京聯通是如何在北京這樣特大的城市是如何做到網絡能力、技術能力、業務能力的“三個領先”?
堅定5G發展策略,先人一步,達成最佳投資建設效果
對運營商來說,移動通信產業整體發展進入到一個低增長階段,業務收入并沒有大的增長,而5G確是重資產,需要大投資。在如此背景之下,北京聯通是如何做到“先人一步”的?
“這其實是所有運營商最初都很糾結的問題,對于北京聯通來說,這個矛盾自然也存在。”楊力凡坦言,出于四點考量,北京聯通決定在5G方面一定要“先人一步”。
考量一,北京是全國的首都,在網絡強國主題下,如果北京的5G網絡落后是不可想象的。
考量二,行業里目前關注的焦點更多在于toB應用。在楊力凡看來,如果只是依靠toB的應用是養活不了一張網絡的,這張網絡最終一定靠高流量消費的toC業務來支撐,5G網絡也不出其二。“僅僅針對toB業務,網絡建設就僅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項目應用而已,如果是toC,5G網絡建設一定是遵循大容量、廣覆蓋這個邏輯。”
考量三,運營商的業務收入增長緩慢是目前的普遍現象。但如果不發展5G,運營商的業務收入就不是緩慢的問題了,可能就是直接下降。
考量四,如果一件事必須要做,并且它又依賴于稀缺資源,最好的方法就是早做,而且誰早做誰占優勢。楊力凡表示,對于發展5G來說,基站站址是最稀缺的資源。
“這四點讓我們堅定了信念。在兩年之前,北京聯通就堅信5G發展一定會走到目前這種境況,所以在發展5G方面,我們絕不糾結。”楊力凡指出,既然要做就一定要讓5G更加經濟,共享共建是破解5G建設的錢袋子的最佳手段。數據顯示,北京聯通和北京電信是一個共建共享的關系,2019年,雙方在全國率先實現5G NSA網絡全量共享,2020年,雙方繼續緊密合作,率先實現5G SA網絡及4G網絡全量共享,雙方加起來在北京已經有1.5萬個5G基站。
為了達到最佳的投資收益比,北京聯通嚴格控制5G建設的目標區域和基站分布情況。“這實際對5G建設管理水平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楊力凡表示,因為5G網絡質量好壞并不是靠基站數量來衡量,基站的分布管理至關重要。
再有一點,北京聯通還非常重視向內的創新挖潛,通過網絡優化來提升5G效益。楊力凡粗略算了一筆賬,通過創新型的5G優化挖潛,效益提升在10%以上。“如果沒有這套創新的優化,我們增加10%的基站數量也未必能達到現在的效果。”通過5G維護挖潛,北京聯通的5G網絡維護水平已經完全達到甚至一定程度超越了4G的維護水準。“僅這方面帶來的隱形效益的提升,北京聯通也有10%以上。”
網絡上的四件事,規劃、建設、優化、維護,北京聯通在每一個節點都做了創新,來實現5G的投資建設效果。實際上,北京聯通節約的5G開支相當一部分是通過5G智能運營平臺來“變現”的。楊力凡透露,北京聯通在5G智能運營平臺的投入在兩三千萬級別的水平,相當于200個左右的基站投資。
“平臺投入了,要想實現效果的最大化,還需要IT、CT的深度融合,這其實也是北京聯通的另一大核心能力。”楊力凡同時評價,就目前來看,“該平臺的實現效果相當于用200個基站投入,換來了1000個基站的效益。”
未來,隨著5G的不斷發展,5G智能運營平臺的產生的價值會無限增益。然而并不是所有運營商都有北京聯通這樣的魄力及CT/IT整合能力,畢竟在5G新基建的背景下,基站的數量是大多數運營商更容易追求的目標。
我的2020,北京聯通5G完成三個領先
正是有著“敢為天下先”的魄力,成就了北京聯通5G在網絡能力、技術能力、業務能力的“三個領先”。日前,在北京聯通舉辦的“5G切片產品體驗日”活動,行業客戶以最直觀的方式現場深刻體驗到北京聯通是如何做到這“三個領先”的。
“切片這個產品實際上最代表運營商水平。”楊力凡指出,切片產品水平好壞,主要就取決于網絡、技術、業務這三大能力。”
在網絡能力方面,早在2019年5G建網初期,北京聯通就大力推進5G基站建設。截至目前已經達到1.5萬個5G基站,室外5G網絡在五環內的規模達到4G規模的1.3倍,六環內及六環外主要鄉鎮連續覆蓋,并且在重點場景室內也具備強大的5G覆蓋優勢。
為了支撐5G業務體驗,北京聯通還打造了非常領先的承載網。楊力凡表示:“我們目前全部5G基站都是承載在10G帶寬的高速承載網上,并且覆蓋是遍布全市。在核心網絡方面,北京聯通也是全行業第一個實現SA試商用的。6月20號,北京聯通實現SA試商用時就是針對全量用戶,北京聯通最早實現北京全境5G基站NSA/SA雙模組網,這也意味著包括普通的5G用戶在全市都可以使用北京聯通的SA網絡。
除此之外,北京聯通的邊緣數據中心的分布數量多,可以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無論是布局型還是園區型都可以按需實現。
在技術方面,北京聯通提供的切片產品是端到端的。“我們給客戶的保障并不是某個專業,而是端到端的無縫感知。”楊力凡強調,我們的切片產品可以將無線、承載、核心和MEC的協同起來,實現一致保障,不存在感知瓶頸。
在業務平臺能力方面,北京聯通的5G切片具備高效、靈活、可視三大特性,可以滿足toC和toB用戶的不同需求。
其實,透過切片產品的能力,就可以窺見出北京聯通的5G網絡的領先水平。反觀來看,網絡、技術、業務這三大能力一直是所有運營商一直不停努力的方向,只是北京聯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前進行了創新實踐,并切實將其發揮到了極致。
在總結北京聯通的具體經驗時,楊力凡認為,有四點非常重要。“首先是對外的聯合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環境非常重要。其次是,端到端的網絡能力和多業務的快速部署能力;再者是專業的協同保障能力;最后是前后臺一體化的能力,以及IT、CT融合能力。”
持續創新,將5G Capital打造成全球樣板
“三個領先”,讓北京聯通走到5G的潮頭,下一步,北京聯通的目標則是將5G Capital打造成全球樣板,這自然少不了合作伙伴的助力。
一直以來,華為都是北京聯通最“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之一。從3G時代的無線端開始合作,雙方的友情也有十幾年。隨著到4G、5G,合作一直不斷的深入。2020年4月,雙方聯通推出5G Capital聯合創新項目。并圍繞六大創新解決方案先試先行、四大智慧業務價值兌現、以及兩大樣板點的打造,完善5G從應用、終端、網絡、到商業的端到端模式,落地國家新基建要求,促進5G技術場景應用,樹立全球的5G標桿。
楊力凡表示,雙方的合作輸出了一系列有形的技術。北京聯通和華為將200MHz的首次部署放在金融街,覆蓋大約7平方公里的區域。測試表明,整個網絡下載速率達到2Gbps以上,比現有5G速率提高了2-3倍。這種隨時隨地的高速率、高標準接入,也是北京聯通追求網絡卓越,追求用戶體驗至上,不斷自我挑戰的一個縮影。
在金融街,北京聯通和華為在3月16日完成了長話大樓5G LampSite 300MHz室內數字系統的全球首次商用。網絡容量因此提升3倍,實測峰值速率達到3.4Gbps。這個創新方案商用是“5G Capital”項目的首批成果。
“除了上述有形的技術合作外,雙方更多的是無形的合作。這個無形合作包括三個方面。”楊力凡指出,雙方在建設流程上深度的融合,在整個5G建設過程中,雙方的協調配合非常順暢。對北京聯通整個網絡的演進,技術等等,雙方是有深入的聯合規劃的,是共同探討來決策的。華為公司在北京聯通很多平臺開發等研發上,給予了不可或缺的支持,包括切片管理平臺、5G智能運營平臺。
“如果說2019年是5G建設年,2020年就是5G運營管理年。”楊力凡表示,2021年北京聯通的目標仍然要保持5G的三個領先。相對于其他運營商,因為先人一步,北京聯通的5G發展已經到運營階段了,基站數量已不是主要問題。
據悉,在網絡領先方面,北京聯通要實現在目標區域的室外覆蓋要實現要超越4G的水平。另外,重點地域和樓宇要實現5G室內覆蓋。在技術領先方面,北京聯通會做到在重點區域開通200M帶寬的5G網絡,而且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并不斷提升SA用戶占比,并對R16標準理念成熟的應用實現率先部署。在業務領先方面,北京聯通將基于現有領先的切片產品為基礎,明年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切片產品在2C市場上大規模的應用,另一個是在2B市場上,北京聯通將希望更多挑戰低時延。”
采訪的最后,楊力凡留了個小懸念,“2021年北京聯通將在內部繼續深化智慧運營理念”,但并未沒有透露具體目標,因為這極可是“明年5G Capital的新主題。”
標簽: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