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近日發布通知稱,經國務院同意,已正式批準設立廣期所。證監會表示,廣期所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綠色發展,秉持創新型、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定位,對完善我國資本市場體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從一位接近廣期所人士處獲悉,廣期所接下來的工作將按照證監會的指示,一步一步推進,每個階段性的工作情況也會由證監會向業內宣布。“接下來會進行工商注冊。”
記者從期貨公司一位高管處了解到,廣期所的股東或有變動,與此前業內所獲悉的情況相比,其股東陣營或將有所擴容。
有消息稱,廣期所將以公司制形式設立,與現存的三家商品期交所不同,其股東除了廣東省國資委外,還有國內四家期交所,分別是鄭商所、大商所、上期所和中金所。
“現在廣期所正在前期籌備階段,國內期貨公司還沒有收到申請席位的通知,不過,隨著廣期所籌備工作的推進,應該會很快設立,與期貨公司的各項對接工作,也會很快展開。”北京某期貨公司高管告訴記者。
這位期貨公司高管向記者介紹說,廣期所的內部框架設置,或將與中金所相似,畢竟設立性質或將一致,但在品種設計方面,將會很大不同。“此前廣期所的品種定位聚焦在碳排放等綠色金融領域,以及還有消息稱外匯期貨也或將在廣期所推出,整體來看,目前廣期所的品種設計方面還沒有最新指向,但可以預期,將與其他四家期貨所會有差異性。”
事實上,早在期貨市場創立初期,廣東省便有機會設立最早一批期貨交易所,然而由于各種因素,最終沒有成功,雖然期間也曾出現過多家期貨交易所,但由于歷史因素,最終也都沒有保留。時隔30多年后,廣東省或將于不久,迎來真正意義上省內的首家期貨交易所。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常清曾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早在1988年,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在推進期貨市場的研究和試點工作時,曾尋找試點城市,首先想到的就是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廣東,也找到過上海,但最終因為各種因素沒有什么結果,最終鄭州成為我國期貨市場最先試點的城市,鄭州商品交易所前身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應運而生。
“最初的想法是框定四省一市,即主張糧食期貨的河南、生豬期貨的四川、稻谷期貨的湖北、玉米期貨的吉林,此外,還有石家莊,一直在參與‘同一市場價’的試點,他們對于搞鋼材期貨的積極性很高。”常清介紹說,研究工作小組最終作出一項歷史性決定,在河南省首先進行期貨市場試點。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廣期所自定位瞄準于創新型期貨產品,設立性質與現存幾家交易所有所不同也合乎常理。廣期所將會彌補期貨衍生品市場多方面存在的空白,有利于高端資源要素的集聚;而對于期貨公司及投資者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
標簽: 工商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