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發力芯片國產化以來,美國開始擔憂被反超,比如限制中企獲得最新一代的光刻機。疫情帶動全球居家用品需求增加,導致芯片缺口變大,這給中國產業崛起提供新契機,近期中企芯片制造商囤積二手芯片制造設備,中國也提到要加強全球范圍合作,共同打造芯片產業鏈。
不料,美國相關部門又想出歪主意,欲動員其他國家管束芯片出口設備。那么,這一做法有可能得逞嗎?
開始擔憂被“反超”,美國將與日本合作限制設備出口?
據報道,3月1日,由谷歌前董事長Eric Schmidt負責的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委員會提議,人工智能芯片被用于面部識別監控,應管控用于制造先進計算芯片所需的設備出口,以確保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領先別國兩代人。
報道還稱,美國公司供應著許多芯片制造設備,它們已經受到美國出口約束,但需要關注的對象還有日本和荷蘭的企業,因此建議美國應與這些國家協調,幫助它們制定一種否決出口的政策。
不僅生產高端芯片困難巨大,掌握半導體設備技術的難度也不小。起步較早的美國、日本和荷蘭,伴隨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以極高的技術壁壘實現壟斷性地位。比如,晶圓處理設備占整個半導體設備市場超過80%的份額,其中在全球前10強企業中,美國占據3家并都進入前5,日本5家,荷蘭2家。
美國建議對華芯片出口設備進行限制,或許是受最近中國制造商囤積二手芯片制造設備刺激。據2月28日報道,老一代芯片設備不受美國限制政策的影響,在緊急生產本土芯片的同時,中國半導體廠商還在搶購日本二手芯片制造設備。
對此,三菱日聯租賃金融公司的一名消息人士稱:“近九成的二手設備似乎都會流向中國。”日本一家二手設備商表示,這推動去年以來,相關設備價格平均上漲20%,光刻系統等核心設備的價格甚至上漲3倍。
美國芯片產業正處于一個高度的敏感期,面對這種情況,很難不有所反應。不過,日本作為受益者,很可能不會跟隨美國的做法。
重振芯片制造業,美國計劃提供370億美元援助
最近中國加快了對芯片產業的規劃,與此同時,美國也加大了芯片行業的扶持力度。
據報道,去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平均增速達到20%,為全球產業的3倍,這帶動中國芯片制造工藝、封裝、關鍵設備材料等技術大幅提升,在產業鏈上也涌現出一批新的龍頭企業。
對于行業未來,中國提供了更詳細的發展措施。第一、加大企業減稅力度,自獲利年度開始減免企業所得稅;第二、進一步加強提升產業鏈基礎;第三、培育良好生態環境,搭建互助平臺,支持新經濟發展;第四、做好人才儲備和人才培養;第五、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合作,共同打造芯片產業鏈,實現可持續發展。
美國是芯片行業的最大受益者,自然不愿看到中企逐步壯大、實現芯片國產化。要知道以往中企掌握了全球某行業的生產,該行業的產品價格很大可能變得實惠,一大批從業者將失去高薪“光環”。因此,除采取措施“保護”自身及其友國的芯片制造技術外,美國還不斷提議采取更多措施實現芯片制造業崛起。
據悉,日前,美國總統拜登正計劃向芯片行業提供高達370億美元的幫助;對涵蓋芯片在內的4種關鍵產品產業鏈開展為期100天的檢查;考慮對半導體行業實行40%的投資稅收抵免……隨著芯片的參與選手越來越多,不難預見,未來全球芯片行業的洗牌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標簽: 芯片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