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青梅是推動綠色發展的‘生態果’、創造財富的‘致富果’,也是促進溝通交流的‘合作果’。我們愿以梅為‘媒’,誠邀八方客商采購詔安青梅,共同把天然、綠色、健康的‘詔安青梅’推廣到全國、推銷到世界,讓更多的百姓享用這一優質產品。”4月3日,由詔安縣委、縣政府主辦,詔安縣農業農村局、詔安縣青梅協會承辦的“2021年中國海峽硒都•福建詔安青梅推介會”在成都瑞城名人酒店成功舉辦,詔安縣人民政府縣長李亞容在開幕致辭上誠邀各地采購商到詔安參觀考察,共享詔安青梅產業發展紅利。
《中國食品報》副總編馬崢,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詔安縣人民政府縣長李亞容、副縣長林惠溪,以及喜多多集團、紫山集團、鹽津鋪子、白水杜康等來自全國各地經銷商、商協會代表、媒體記者等近兩百人參加。
本次推介會以“福硒詔安 梅香天下”為主題,融入“中國青梅之鄉”“中國海峽硒都”“世界長壽之鄉”等元素;以青梅產業推介會為載體,整合融入青梅等詔安國家級名片元素;以梅為媒,經貿唱戲,把壯大青梅產業、推動產業升級等有機結合起來。
悠久的青梅種植栽培、加工制作歷史,逐漸沉淀為獨特的詔安青梅文化,青梅產業成為詔安縣最具特色的產業。詔安縣種植青梅始于明代,大規模商品化種植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主要種植有“青竹梅”“白粉梅”“紅梅”“水梅”等多個品種。研究顯示,詔安青梅具有果大、核小、肉厚、酸度高等特點。除富含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外,還富含硒元素。
作為詔安縣優勢特色產業宣傳推廣戰略合作單位,推介會上,《中國食品報》副總編馬崢致辭介紹說,2016年下半年起,《中國食品報》記者走進詔安,了解詔安,為詔安青梅產業先后作5個專題、專版深度新聞報道,30多篇綜合新聞報道,在60多家次國家和地方新聞報網和商業網登載,推薦省級6家青梅加工企業先后獲得國家級10多項榮譽,引起社會的廣泛的好評。《中國食品報》見證了4年來詔安青梅全產業鏈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粗到精的發展歷程,青梅產業鏈總產值從當初不足10億元到如今60多億,年產值突破8000萬美元的巨變。馬崢表示,今年是推動鄉村振興元年,《中國食品報》將進一步加強詔安縣農村農業建設成果、青梅等富硒農特產品的品牌宣傳推廣工作,一如既往助推詔安青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通過近年來科學規劃發展,全縣擁有青梅加工企業13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青梅加工企業21家。擁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市級10家,縣級22家。
“品牌是品質的象征,也是信譽的結晶,更是一個產業乃至一個地方的經濟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體現。未來,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推動詔安縣青梅等富硒特色產業振興、建設青梅產業集群、創新青梅品牌等方面,積極參與、助力詔安青梅產品走向世界,推動詔安縣實現現代特色農業跨越發展,真正成為中國生態農業和食品工業強縣。”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致辭表示。
近年來,詔安縣委、縣政府以及詔安縣青梅協會等有關單位協同努力,為詔安青梅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詔安青梅這顆生態果、富硒果,逐漸被打造成為引領健康潮流的時尚果、帶領群眾增收的扶貧果、支撐經濟發展的致富果,成功走上了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質量”融合的綠色之路。
推介會上,詔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林惠溪向四方客商作詔安青梅推介。他介紹說,目前詔安全縣種植青梅面積13.3萬畝,總產量達10.5萬噸,總產值達60億元,年出口產值達8000多萬美元,擁有全國最完善的青梅加工體系,是我國主要青梅生產加工和出口產業基地。30多年來,詔安青梅加工企業陸續引進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先進加工工藝,并與廈門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發新產品,目前已開發出青梅蜜餞類、青梅鹽漬類、青梅涼果類、青梅酒類、青梅飲料類、混制品類、保健食品類等7大系列、300多個品種的青梅精制產品,在全國獨具特色、自成體系,廣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目前,國內各大果脯營銷商如良家鋪子、三只松鼠、溜溜果園、鹽津鋪子等企業,紛紛到詔安縣投資辦廠或尋找詔安企業代加工。
據悉,在成都春糖舉辦前夕,詔安縣通過在成都地鐵和戶外大屏、微信朋友圈等方式進行廣告投放,全方位展示詔安青梅品牌形象。4月1—6日,在成都梨園祥酒店設立青梅產業展示館,組織10家青梅代表企業、百余種產品參展,進行宣傳推廣招商,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采購商前往品鑒詔安青梅、了解詔安青梅、愛上詔安青梅。
據了解,截至3日下午,詔安縣10家企業與58家來自全國各地客商簽訂意向銷售合作總額達10.6億元。其中,推介會上,福建暖春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詔安梅滿天下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省詔安四海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順興達食品有限公司、詔安縣瑞梅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詔安縣青梅產業代表性企業與杭州榕慶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客商舉行意向銷售合作簽約,簽約總額達3.12億元。
標簽: 推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