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4月16日(星期五)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2021年一季度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請教一下彭華崗秘書長。一是關于激勵機制的問題。過去幾年國資委一直在對激勵機制方面做了一些試點和嘗試,已經有過股權和分紅的激勵,今年一月份又有一個超額利潤分享機制。我們想特別問一下,怎么會出臺這樣一個超額分享機制的激勵機制?這個機制會不會成為以后關于激勵機制的主流?二是今年央企經營狀況非常好,增長也是歷史同期最好的水平,不過今年年初大宗商品的漲幅非常兇猛,大家都很擔心今年的通脹會不會很有壓力,央企對于抑制通脹能不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有沒有可能犧牲后幾個季度的利潤要求來平抑一下通脹的預期?謝謝。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 彭華崗:
謝謝你的問題。你剛才講的激勵機制,這是我們國企改革的一個重要的內容,三年行動方案在講推進市場化機制的時候,特別講到要加大中長期激勵的力度。剛才我也講了,過去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也在做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員工持股,另外還有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實際你所關注的超額利潤分享是我們前一段時間發的一個操作指引,更多的是針對雙百企業,但是其他企業也可以參照,我們有時候叫“3+2”,實際上中長期激勵,我剛才說了一個是員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還有科技型企業的股權分紅,過去這三個用的比較多,超額利潤分享過去有企業在做,但是做得比較少,有些企業還是缺乏經驗,所以我們把做過的好的經驗進行梳理,形成一個東西,作為一個指引,供大家參照,以后我們也還會做這些工作。推進改革就是一個小切口,不見得發一個很宏大的文件,但是發一個指引,企業可以按照指引把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更規范。這些工作,不是說哪個時期我們要做哪個事,而是這些激勵措施就像一個工具箱,工具箱里有很多種工具,要根據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工具,企業會根據它所處行業,企業收入分配在市場當中應該更具有競爭力,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態,他們來選擇這些工具,這對國資委來說都是支持鼓勵的。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們關注到一段時間以來,確實存在大宗商品漲價的問題。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個國內的問題,比如原油、鐵礦石都是在整個全球市場我們要大量進口的。市場漲漲跌跌是非常正常的,企業首先要積極研究大宗商品的趨勢,在經營中更好應對。
至于你說的犧牲利潤這個事,目前的情況下,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最主要的是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如果一些企業犧牲了利潤,另外一些企業還是按照市場規則來做,就會產生不平衡,這也不是市場經濟要做的事。國有企業、中央企業一定會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政策把工作做好。謝謝。
標簽: 大宗商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