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環渤海地區是我國鋼鐵工業聚集區,產量占全國1/5,必須抓住機遇、快速布局,牽頭開啟鋼鐵行業的綠色革命。”7月26日,在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京津冀綠色經濟發展峰會上,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趙民革表示,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鋼鐵行業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的發展目標是以綠色化、智能化為牽引,構建鋼鐵與下游產業、社會及自然融合發展的生態圈,實現高質量發展。
鋼鐵是京津冀地區的重要支柱產業,就業人數眾多、產業關聯度高、消費拉動貢獻大,對區域經濟和就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會上,多位院士專家就鋼鐵產業如何開啟綠色低碳革命、“雙碳”的實施路徑與技術措施等問題開展交流研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研究總院名譽院長殷瑞鈺指出,從總體上看,鋼鐵工業實現“雙碳”目標主要在于減產減排,增加碳匯也是必要的輔助。“鋼鐵行業‘碳達峰’的時間點主要由粗鋼產量的峰值決定。初步判斷,這個時間節點為‘十四五’前期。鋼鐵行業越早實現‘碳達峰’,越有利于后續碳‘下坡’和‘碳中和’的實現。”殷瑞鈺表示。
殷瑞鈺認為,削減粗鋼產出總量,進行流程結構調整、發展全廢鋼電爐短流程鋼廠是鋼鐵工業實現“碳中和”的兩大抓手,但他強調,單靠鋼鐵行業自身要實現“碳中和”是極其困難的,如果全社會協同,那么鋼鐵行業未來有可能趨近“碳中和”。
針對目前我國鋼鐵工業面臨的低碳和污染物控制兩大難題和挑戰,趙民革表示中國金屬學會一直重視行業低碳綠色技術發展,力求通過各種形式促進技術交流,助力鋼鐵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與會專家還圍繞“十三五”時期京津冀鋼鐵業協同發展的布局和實踐,“十四五”時期京津冀鋼鐵業面臨的挑戰,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特征、新階段新要求,以及未來鋼材消費預測等方面進行了討論,并提出推動綠色布局、節能及能效提升、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等未來鋼鐵工業低碳轉型的六大路徑。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楊朝飛指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我國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全面綠色轉型的基礎依然薄弱,生態環境保護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
“‘十四五’時期我國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堅持細顆粒物、臭氧與二氧化碳協同控制,推動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楊朝飛說。
峰會舉辦期間,還舉行了“京津冀鋼鐵行業固廢治理及資源化利用聯合創新平臺”啟動儀式。該平臺將積極推動京津冀地區固廢治理及資源化利用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