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0日,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長三角數字經濟標桿企業行”走進合肥,來自上海、江蘇、安徽三地的50多家知名企業老總參加了此次活動。該活動由江蘇省數字經濟商會、上海市工商聯科技商會、安徽省計算機商會共同主辦。
數字賦能:機器比人更“聰明”
11月20日上午,參加“長三角數字經濟標桿企業行”的企業家們,先后參觀了蔚來汽車、科大訊飛和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
在蔚來汽車總裝車間,記者看到一臺臺汽車車身在輸送帶上緩緩前行,底盤、電池、內外飾等,一個個零部件被精確地安裝在不同配置的車型上,每個零部件都有獨一無二的可追溯信息。
據介紹,蔚來汽車推出手機App選配置訂車服務,用戶既可以通過App訂車,還可以在App上進行交流。以蔚來ES6為例,提供兩種功能及價位的NIO Pilot駕駛輔助系統、HUD套頭顯示系統、個性簽名設計套裝以及12個揚聲器音響等近十種功能可以選擇,每一項配置都有相應的介紹和說明。外觀和內飾的顏色搭配都有合成圖供消費者參考。個性化定制需求林林總總,但整個總裝車間卻忙而不亂,這歸功于對每個汽車零部件的“數字化處理”。
通過機器的攝像頭給試卷拍照,即可自動批改、給出分數,這是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的一個應用場景。
“機器批改試卷,比人更客觀和準確。”科大訊飛總裁辦副主任、大區副總經理馮濤介紹,一項中考和高考的閱卷分析顯示,人工評分和機器評分比對專家評分的一致率分別為85.8%和92.6%、95.6%和97.4%。顯然,機器比人工更客觀和準確。“機器人老師”還能分析試卷,快速找到每個學生對應的知識點弱項,并智能推薦課程學習。
開會時,嘉賓在臺上講話,大屏幕上會同步出現中文、英文、韓文等語種文字;科大訊飛研發的機器人智醫助理是全球第一個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測試的機器人,考試成績超過96.3%的人類考生,通過認知智能相關技術,利用“多語義深度學習”算法,擁有比醫療專家更龐大的醫學知識庫,能查看病人病史,查詢相似病例、臨床指南和對癥使用的藥品,目前能“看”400多種病,可以極大提升基層醫院的診療水平;通過樓道里的電子貓眼、小區的安防設備、該戶人家的水電氣數據,可以及時發現和感知獨居老人的安全,比如發現某老人24小時未出門了,系統可以給老人打電話,也可以通知老人子女和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查看,平臺還有多部門聯動的應急機制,可以進行高效處置……
據介紹,致力打造能感知、會思考、可成長、有溫度的未來城市,科大訊飛城市超腦已經規劃了200多個應用場景,涵蓋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等不同領域,場景涉及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產業支撐等多個方面。
在疫情防控方面,科大訊飛承建了安徽省的安康碼平臺,提供相關疫苗的接種預約、全員核酸的檢測采樣和查詢等服務。安康碼同政務服務、醫療、教育、交通等20多個場景打通,實現了一碼辦事、就醫購藥、雙碼政治、刷碼乘車、疫苗接種等便捷應用。針對群眾辦事難,科大訊飛在全國首創推出了7×24小時政務服務不打烊。
在安全性測試方面通過了光子數分離攻擊、致盲攻擊、時移攻擊、波長依賴攻擊和潛在的特洛伊木馬攻擊等,可以抵御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方案,網絡的密鑰分發量可以支持1.2萬以上用戶同時使用。在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相關專家介紹了由該院和中科院共同啟動的“京滬干線”量子通信工程,這是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標志著我國在全球構建出首個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據介紹,基于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測量坍縮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量子通信將給人類提供無法被竊聽和計算破解的絕對安全性保證。
創新驅動:高科技讓生活更“智慧”
11月19日晚,參加“長三角數字經濟標桿企業行”的企業家們進行了座談交流。
江蘇省數字經濟商會副秘書長、江蘇金帕特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緒傳主持座談會。他介紹,江蘇省數字經濟商會最近有兩大喜事:輪值會長單位、五星控股旗下的孩子王上個月通過IPO;會員單位江蘇云創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上周成為北交所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長三角數字經濟標桿企業行”已進行了三年,先后走進上海、南京、蘇州、丹陽等地,以及南鋼、阿里巴巴等企業,給長三角企業家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也為地方招商引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對接平臺。
數字化為企業賦能,提高了企業市場競爭力。上海市工商聯科技商會會長、上海瑞爾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健軍介紹,他們引進國際團隊和人才,對汽車變速制動控制系統產品進行升級。該項目得到了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扶持,量產以后,企業將成為智能駕駛領域一個舉足輕重的參與者。瑞爾公司的另一項研究是人工智能觸覺技術,在現階段這個細分領域是世界上最成熟的技術。其發明的電子皮膚可以媲美人類皮膚,在90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上海美焊智能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露介紹,他們生產的自動化焊接設備,一臺可以取代兩個人工,能大大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中微半導體副總裁張宜東表示,核心技術“卡脖子”、芯片材料短缺等問題,曾一度讓國內很多企業舉步維艱,如今長鑫存儲等企業打破技術壁壘,為國內半導體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堅信通過努力,我國在半導體、芯片等領域會越來越強。
一批批高新技術的智能制造產品和應用競相涌現,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智慧和便捷。合肥佳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淑萍介紹,民航不能準點,50%以上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她領銜的團隊研發出“雷電實時定位監測預警系統”,可為飛機自動規劃出安全路線,填補了目前國家氣象雷暴預測在行業應用領域中的空白。安徽中科海奧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滋健團隊打造的“‘發、儲、配、用’一體化的智能直流微電網”,可實現小規模工廠電能的小循環,自發自用、自給自足。2小時建成一個木屋,全預制生產,建房子如同搭積木,隨心所欲搭配。上海珉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CEO鐘斐介紹,“超級木材”比天然木材更堅固,廣泛應用于航空等領域。代替人辦公的漢康東優軟件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產品的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正在變得更加“智慧”。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作為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發展的參與者和賦能者,安徽華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大禮、江蘇雙創人才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彬等多位企業家,交流了自身企業如何讓數字化創新成為鄉村振興、智慧城市的新引擎。
科技在不斷進步,更多傳統制造業走上數字化轉型之路。“數字賦能工業”“加快進入數字化賽道”“擁抱互聯網技術”“學習數字時代下的商業模式”等,成為企業家們當天熱議的話題。
(江蘇經濟報記者 黃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