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通寬帶是指已通光纖或通4G),貧困地區通信難等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12月30日,工信部召開“村村通寬帶”新聞發布會,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其中超過99%的村實現光纖和4G網絡雙覆蓋,超過97%的縣城城區和40%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
謝存介紹,“十三五”初期,我國有約5萬個行政村未通寬帶,15萬個行政村寬帶接入能力不足4Mb/s,這些行政村位置偏遠,建設成本高,用戶分散且消費能力低。2015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建立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先后部署七批建設任務,累計支持全國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和6萬個農村4G基站建設,推動行政村、貧困村、“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通寬帶比例分別從不足70%、62%和26%提升至100%,農村光纖平均下載速率超過100Mbps。
“那曲、阿里的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稱為‘生命禁區’,在那里行走就相當于內地負重40公斤。平均氣溫低至零下2℃,全年有效施工期僅6個月。永久性高原凍土層堅如磐石,施工前要用牛糞燒3個小時以上,直至凍土化開才能安插桿路,有時一天下來也立不上幾根桿子。”在西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局長閆宏強的描述里,“村村通寬帶”之難可見一斑。
工信部還推動落實基礎電信企業面向農村脫貧戶持續給予5折及以下基礎通信服務資費折扣,精準降費惠及農村脫貧戶超過2800萬戶,累計讓利超過88億元。目前,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9.2%,較“十三五”初期翻了一番,城鄉普及率差異縮小15個百分點。
謝存介紹,“十四五”時期將重點聚焦農村網絡深度覆蓋和高質量發展,全面實施新一輪電信普遍服務項目,保持未通寬帶行政村動態清零,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在農村地區開展5G、千兆光纖等高質量網絡建設。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鄒素萍透露,初步考慮,“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將安排補助資金100億元左右,繼續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電信普遍服務工作。
(記者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