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方向
綠色發展,將是南岸這一重慶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區和承載區建設的主攻方向。
在由南岸區人民政府、重慶經開區承辦的這次論壇上,南岸區人民政府與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簽署了《共建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核心區合作備忘錄》,并聘請多名專家擔任第一批南岸區(經開區)金融顧問。
此次論壇邀請了國內金融科技、綠色金融領域專家學者,圍繞南岸區重慶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區和承載區這一主題,進行了如何推進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等進行了深入討論。
在論壇上,金融專家們對南岸積極推動的長嘉匯金融中心建設,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說,今年8月底,他與重慶金融學會、各個部門、各區縣共同探討重慶市的綠色金融改革路線圖時,非常強烈地感受到重慶綠色發展的意愿非常強、推動力度也很大,各級政府的積極性很高,思路很開闊。尤其是在廣陽島參加一個討論會,與南岸區的領導一起討論零碳生態園的概念時,充分感受到南岸區對綠色發展的激情。
對于南岸區在綠色金融和綠色發展方面能夠干些什么事,馬駿提出了六點建議:一是要把產業綠色化和綠色金融規劃有機結合起來;二是要建立綠色項目和綠色資金的對接平臺;三是要建立綠色項目的激勵機制;四是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五是要建設一些零碳示范園區;六是要搞綠色零碳項目示范。
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認為,南岸長嘉匯金融中心的建設,是抓住了都市圈建設的機遇,具有獨一無二的地理環境稟賦,獨特的區位輻射能力,高起點布局的后發優勢。
劉勝軍還對如何建設長嘉匯金融中心提出了幾點建議:一要有國際視野。二是要有前瞻性規劃和布局。三是要有差異化的競爭戰略。四是要以人為本。五是要注重品牌建設。六是要做改革的探路者。
金融科技是重點
金融科技,是南岸建設重慶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區和承載區的主攻方向。
長嘉匯金融中心將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科教優勢和政策優勢,著力做優做強金融產業,建立、完善開放型金融市場體系、具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體系、完善多樣化金融產品體系和服務配套體系,打造非銀金融機構等新金融集聚區、總部經濟集聚區、銀行機構總部集聚區、外資金融機構風貌展示區、大宗商品交易所集聚區、基金小鎮創新金融集聚地和綠色金融先行示范區,成為立足西部、聯動東盟的國際性金融中心核心區和承載區,實現長嘉匯與解放碑、江北嘴的三區聯動、協同發展,共同助推重慶市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重慶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區和承載區如何建?
南岸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黃紅在論壇上說,南岸區將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堅持將金融業作為招商引資和產業培育的重點,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拓展技術應用場景,推動智慧金融領域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逐步構建市場主體集聚、關鍵技術領先、新興業態豐富、監管服務高效、科技人才匯聚的金融科技強區;并以廣陽島片區為依托,協同南山生態帶,推動南岸區綠色金融機構體系不斷完善,促進環保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使“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而參加“2020長嘉匯金融論壇”的4位金融專家,就金融科技建設,提出他們的建議。
小米金融戰略副總裁曹子瑋認為,傳統金融業態要向數字化金融業態轉變。
他說,金融科技的核心要義是金融,無論是從配置還是從它準確推送的對象,還是對宏觀經濟的提升,都是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是數字化的轉變。金融科技就是要讓傳統金融業態向數字化金融業態轉變,這是最重要的內涵。
金融科技的重點是要建立起金融數字化的通道、方式、業態。首先,要利用現有成型的技術,比如區塊鏈的技術。這些金融科技的手段,如果充分對接到實體,對接到制造業,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如小米作為金融科技的實踐者,在這方面就體現出三個特點:一是以數據化和科技基因為基礎;二是構建資金和資產更高效便捷的通道;三是將金融與制造業結合。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王艷建議,南岸的重慶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區和承載區建設,要注重大數據的有效運用。
她認為,金融科技是由企業來推動的。從金融企業來看,國內的金融巨頭,都在科技領域有積極的布局,通過科技改變現有的工控模型、業務模式、服務場景,為更廣泛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目前公眾看到的科技金融可能是3.0版本,從最初的科技技術形成,到2.0版本互聯網+,到3.0回歸到技術本源。技術最主要做的是數據的梳理、數據的處理、數據的智能化、分析歸類。
工行重慶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亞干則提出,通過大數據的運用,可以降低金融風險。
劉亞干說,現在的銀行發展是開放融合的發展,不管是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只要帶有金融功能,必然就帶有管理風險。如果在管理風險上出現大缺失,必然會帶來社會財富的大損失。而大數據的運用,可以降低管理風險。如重慶支持小微企業的貸款,每年有五六十億、上百億的增長,在這個過程中就運用了大數據。運用大數據之后,的確降低了不良率。
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建議,南岸在建設重慶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區和承載區中,需要加大對科技金融的監管。
他說,過去幾年,中央一直在努力擴大民間金融準入,比如在2015年批準了很多民營銀行。但過去幾年,民營銀行發展得并不是特別好,成立了但并沒有真正壯大。真正壯大的是科技金融,包括像螞蟻、小米為代表的新勢力。但他們相對游離于金融體系的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是事后指導,并沒有真正進入監管體系。
劉勝軍說,中央已看到了以P2P為代表的科技金融,沒有監管所帶來的巨大風險,這個漏洞必須彌補。中央也一直在研究怎么對新金融進行監管,因為這些新的金融巨頭和過去的銀行不大一樣。比如螞蟻金服很大,但阿里巴巴還有一個網商銀行,網商銀行并不屬于螞蟻金服,是在體系之外的,所以在這種體系之外的機構怎么監管,這也是非常考驗我們的能力。
建設步伐正提速
隨著長嘉匯金融中心正式啟動建設,南岸區建設重慶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區和承載區的步伐開始加快。
據介紹,長嘉匯金融中心是以南岸區彈子石、龍門浩片區為核心,依托自貿區的制度優勢和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核心區的優勢,抓住用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機遇,融入重慶“雙金融中心”建設,充分挖掘“兩江四岸”“山、江、灣、峽、島、城”江山畫境和“水、灘、岸、坡、山”立體生態景觀,通過大數據、AI識別、物聯網、數字化運營提升等技術,提供金融科技、智慧金融服務、智能化管理、大數據分析、建設開放型金融市場體系,完善多樣化金融產品體系和服務配套體系,提升長嘉匯金融中心金融聚集區等級,打造成為立足西部、聯動東盟的國際性金融中心核心區和承載區。
南岸區相關負責人說,到2023年,長嘉匯金融中心的金融資源集聚能力、金融競爭力和影響力將顯著增強,進入全市金融業發展第一梯隊,長嘉匯金融中心將初現規模,拉動全區金融存貸余額突破1萬億元,金融增加值達到220億元;到2025年,長嘉匯金融中心要建設成為全市重要的金融要素集聚區,金融業成為全區支柱產業,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場、生態、產品、開放平臺,基本建設成為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區和承載區。并拉動全區金融存貸余額突破1.5萬億元,金融增加值達到300億元,占全區GDP的比重達25%。
南岸區相關負責人說,在加快長嘉匯金融中心建設中,南岸將傳承長嘉匯片區百年開埠通商歷史文化沉淀,利用國家級經開區吸納外資的重要作用,在長嘉匯片區自貿區范圍內爭取外資機構試點準入政策,暢通中新項目外資落地通道,積極引入外資銀行、外資貿易公司、外資金融公司、世界500強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組織落地,吸引境內外高質量VC/PE機構落戶,加快外資機構集聚。支持新加坡獅巖毅鳴基金將中國總部業務納入南岸區,逐步將長嘉匯金融中心打造成為新的外資金融聚集高地。
標簽: 長嘉匯金融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