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為進行限制,很多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華為將不能夠在高端智能手機上獲得更好的發展,尤其是因為臺積電無法代工麒麟系列芯片了,高端麒麟芯片將成為絕版,而這些都是對華為手機業務的影響。
對于華為來說,自己最為核心的業務是運營商業務,就是為電信運營商提供設備的,這一點才是華為必須要保住的。錯誤的觀點是現階段華為在該領域的芯片上,還用不到5nm、7nm的芯片,美國在高端芯片上打壓華為,不會傷及到華為的運營商業務。
事情真的會是如此嗎?這就要看華為在電信設備上對美國技術以及設備的依賴程度了。而就在近日,就有日本的調查公司對華為的5G基站進行了拆解,從得出了一些結論,很值得我們關注。
在拆解后,得出華為的估算成本為1320美元,其中,我們自己的企業設計的零部件比例約為48%,不過,其中1/4為臺積電代工生產的CPU,而美國的零部件使用比例則為27.2%,美國的萊迪思半導體和賽靈思(Xilinx)提供了FPGA芯片,而電源芯片則由美國德州儀器和安森美半導體等公司提供。
除了美國供應商供貨之外,韓國三星和日本TDK 、精工愛普生等公司的產品也出現在了華為的5G基站中。
雖然說我們自己的企業設計的零部件比例很高了,但是鑒于美國的零部件所占比例之高,以及臺積電無法給華為代工的原因,這都可以反應出來華為在5G基站的建設上,其實也是承受很大的壓力的。對于華為來說,在5G發展上,危機一直存在,并沒有解除。
華為5另外,先進制程工藝的芯片出現在基站上也已經是大勢所趨,而且現在已經開始使用。華為運營商業務雖然現在“安全無憂”,只是因為在該業務上,電信設備所需求的芯片規模,并不像手機上那么大量,而且使用周期長,十年八年不成問題,華為只要有了充足的備貨,時間就不那么緊迫罷了。
但是時間久了,如果我們的產業鏈一直跟不上,對于華為來說可就真的危險了,華為可沒有那么多的等待時間,這也是關鍵問題所在,所以說,華為在扶持國內產業鏈上已經開始更加長遠的謀劃。
真的是到了考驗國產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時期了,這一關我們過不了,就注定只能采用人家的技術和設備,這個可不僅僅是卡脖子的問題,還關系到通信安全以及國家安全的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標簽: 華為5G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