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可神奇了,竹子能做成紙杯、吸管、叉子。”種了半輩子竹子的貴州省赤水市兩河口鎮黎明村村民劉忠華沒想到,竹子能代替塑料,制成種類如此繁多的生活用品。
日前,赤水市與聯想集團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以竹代塑”綠色示范點揭牌。這意味著在全球“以竹代塑”倡議下,赤水竹將廣泛應用于聯想產品,帶動竹產業鏈發展,在推動包裝材料“零塑轉型”之外,還將推動赤水竹走向全世界。
走進貴州新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竹制品展廳,一眼望去,竹地板、竹家具、竹菜板、竹工藝品以及竹日用品、全竹馬桶蓋、竹電子秤等產品琳瑯滿目。該企業營銷部部長張萬甜介紹,公司“以竹代塑”產品如今遠銷多國。
赤水一直努力探索依托竹資源打開綠色致富大門,助力鄉村振興,讓更多企業和群眾參與“以竹代塑”實踐,共同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
赤水提出了“竹業強市”發展戰略,通過低產改造、高產種植和月月造林等工程項目,竹林面積從53.2萬畝增加到132.8萬畝。豐富的竹資源,串起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格局,形成了紙制品、竹木家具、竹集成材、竹食品四大產業,構建起“資源有人管、產品有人買、森林有人游”的良性循環經濟發展格局。目前,全市共培育竹類加工企業(含作坊)近300家,推出了10多個領域300多個品種的下游產品,2022年竹產業產值達74.6億元。
聯想集團包裝研發負責人白巖介紹,聯想用赤水竹制成的竹纖維包裝如今銷往180個國家和地區。這得益于赤水率先在本地進行了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機制探索。一方面充分利用年產36萬噸竹漿資源優勢,引導赤天化紙業與省內外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建鏈、強鏈、延鏈、補鏈、擴鏈。另一方面,促進“以竹代塑”產業多元化發展,生產具有市場潛力的包裝袋、手提袋、紙吸管等高附加值產品,完善竹漿—原紙—成品紙全產業鏈條。
赤水市副市長袁貴平告訴記者,赤水市先后組織相關部門完成了《加快推進“以竹代塑”發展的對策建議》調研報告,聘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編制產業發展規劃。還積極整合省內科研院校、龍頭企業資源,推動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建立集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共享服務、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竹產業科技創新體系。目前,赤水市踐行“以竹代塑”倡議的加工企業已有10余家。赤水還著力建設西南地區竹產品交易中心,加大與沿海地區合作,并支持龍頭企業到省外、國外建立產品營銷網絡,促進竹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