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臺風“杜蘇芮”的影響,7月29日開始,京津冀等地遭強降雨侵襲。7月29日18時,中央氣象臺發布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這是自2010年中央氣象臺正式啟動預警發布機制以來,第二次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上一次還是2011年9月29日。此后3天內,中央氣象臺連發7次暴雨紅色預警,京津冀部分區域最大累計降雨量超1000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超100毫米。
北京雨量超“7·21”特大暴雨水平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劉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7月3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已達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水平,特別是房山和門頭溝平均降雨量都超過400毫米,遠高于“7·21”。
(資料圖)
在本輪持續降雨中,截至8月1日11時,北京市平均降雨量263.8毫米,最大小時雨強出現在豐臺千靈山,7月31日10-11時111.8毫米/小時;河北省降雨區平均降雨量為154.3毫米,其中保定中部、石家莊中西部、邢臺西部、邯鄲西北部有164站超過500毫米;天津市平均降雨量118.2毫米。最大的累計降雨量在河北邢臺已超1000毫米,北京昌平王家園水庫、門頭溝高山玫瑰園均已超過700毫米。
北京不到三天下了半個汛期雨量
從京冀兩地近四年汛期降雨量情況來看,常年約為400毫升,但2021年較為特殊,兩地平均降雨量均超過700毫米,高于常年同期。
今年7月29日至8月1日11時,北京市平均降雨量263.8毫米,如果以2022年汛期降雨量為參照,相當于兩三天下了半個汛期的雨量;天津降雨量154.3毫米,超過了去年汛期的1/3。
降雨量超700毫米意味著什么
降雨量多大會被稱為暴雨?暴雨又劃分為哪些等級?我國氣象上以24小時總雨量達到50毫米、12小時總雨量達到30毫米以上為標準劃定暴雨。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再分為三個等級:24小時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降水,12小時降水量大于等于30毫米的降水稱“暴雨”;24小時降水量大于等于100毫米的降水,12小時降水量大于等于70毫米的降水稱“大暴雨”;24小時降水量大于等于250毫米的降水,12小時降水量大于等于140毫米的降水稱“特大暴雨”。
在本輪持續降雨中,部分區域最大累計降雨量超700毫米,這意味著什么?以北京、河北兩地最大的累計降雨量區域為例:邢臺地區的常年降雨量約為500毫米,而2023年7月29日8時至8月1日11時,河北邢臺臨城趙莊梁家莊的累計降雨量達到1003毫米,相當于下了該地區兩年的降水量。
北京地區的常年降雨量約在500毫米,而2023年7月29日20時至8月1日11時,昌平王家園水庫的累計降雨量為744.8毫米,相當于下了該地區一年半的降水量。
暴雨已致多人遇難、失聯
截至8月1日6時,此輪強降雨已經造成北京市11人遇難,另有27人失聯。因災遇難的11人,包括門頭溝區4人、昌平區4人、房山區2人、海淀區1人。截至目前,此輪災情累計造成北京市13個區44673人受災,全市共轉移受威脅群眾12.7萬人。
截至8月1日12時,此次強降雨造成河北省87個縣(區)540703人受災。其中因災死亡9人(保定市4人,邢臺市5人),因災失蹤6人(保定市2人,邢臺市4人)。
持續性強降水極易引發嚴重的洪澇災害,建議市民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計劃。盡量避免選擇暴雨天出行,如置身室外行走應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遠離道橋、隧道或地勢低洼區域,繞開水流漩渦,防止跌入窨井、地坑,遠離圍墻以防倒塌傷人。道路積水時,駕駛人不要冒險強行通過橋洞、山口、鐵路橋等低洼地帶。車輛在水中熄火被困,應及時離開車輛到高處避險,并報警等待救援。暴雨導致交通擁堵時,機動車駕駛人應主動避讓應急救援車輛,切勿占用應急車道。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