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云衛星家族”的第20位成員——風云三號G星(以下簡稱“小二十”)來了。
【資料圖】
北京時間4月16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風云三號G星。“小二十”身懷哪些絕技?與“哥哥”們有何不同?兄弟之間如何合作?
兄弟合力 打破自己創下的紀錄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在中國“風云衛星家族”中,“風云一號”和“風云三號”屬于極軌氣象衛星,可以獲取全球觀測數據;“風云二號”和“風云四號”屬于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相對地球靜止不動,可以獲取中國及周邊區域的連續動態觀測數據。
“小二十”的哥哥——風云三號E星(簡稱:“黎明星”)于2021年發射。風云三號E星是中國“風云衛星家族”的第19顆衛星,也是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
風云三號E星發射后,加上此前發射的風云三號C星、D星,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晨昏軌道、上午軌道、下午軌道”三星組網運行的國家。
而此番,“小二十”一來,中國“風云衛星家族”自己創造的紀錄又被自己打破了——風云三號G星發射后,將與C星、D星和E星進行在軌組網觀測,使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運行“上午、下午、晨昏、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另辟蹊徑 提高“太空工作”的效率
“小二十”作為“風云衛星家族”最年輕的成員,是中國首顆降水測量專用衛星,不僅搭載降水測量雷達等載荷,能探測到毛毛雨般的降水,它的“職場之路”還有點不尋常:它在太空里選擇了一個低傾角軌道,繞著地球進行圓周運動。
目前低軌衛星大多數采用太陽同步軌道,該軌道一般與地球赤道呈約98度的夾角;“小二十”則與眾不同,它選擇了與地球赤道呈50度夾角的低傾角軌道運行。
為何“小二十”要不走尋常路?因為它的主要觀測對象是大氣中的降水現象,全球降水主要發生在地球的中低緯度地區,為了集中時間做重要的工作、提高降水觀測的時效性,“小二十”選擇了“不走尋常軌道”。
當然,這樣的選擇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因為如果衛星與太陽“肩并肩”,衛星得到的光照一致,其在軌的熱環境很穩定;而如果衛星不采用太陽同步軌道,陽光照射處溫度可能高達90攝氏度,照不到陽光的陰影處溫度可能低至零下90攝氏度。
為了避免外部環境“冷熱不均”,航天科技工作者們為“小二十”量身定制了一套“自動掉頭”工作模式。當太陽光從軌道面的一側運動到另一側時,“小二十”將自動旋轉、前后掉頭,從而確保始終以同一個側面面向太陽。這樣,無論太陽在什么位置,“小二十”的外部熱環境都相對穩定,從而保障該衛星上搭載的儀器始終處于穩定的溫度區間、能夠正常運轉。(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