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類擠出知識的水分。透過生成式人工智能這面模仿性智能的鏡子,可以逼迫人類不再假裝知道不知道的事情,不再表達人類沒有感覺到的東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錯誤也可以揭示它是如何工作的,因為一旦它完美地模擬了人類,人類就根本無法理解它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協-復旦大學科技倫理與人類未來研究院教授段偉文。
9月7日,由復旦大學、上海報業集團主辦,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澎湃新聞共同承辦的外灘大會見解論壇“大語言模型消除人機鴻溝:人類主體性是強化還是弱化”在上海黃浦世博園C1場館成功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協-復旦大學科技倫理與人類未來研究院教授段偉文在論壇上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類擠出知識的水分。
在題為《生成式人工智能與人的可塑性》的演講中,段偉文談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的關系。他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這一非人類智能也可能具有一般或通用的理性能力,人的心智和理性不再是實現智能和通用智能的唯一基礎。但當機器比人類更好地模擬工作時,人類還需要工作嗎?當機器比人類自己更好地模擬人類時,還需要人類做什么?段偉文表示,是時候重新思考人類所知道的、人類所做的、人類想要的以及人類是誰。
他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類擠出知識的水分。生成式人工智能表明,人類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在模仿知識和意義。而生成式人工智能非常擅長模仿教育和商業語言,實際上是表明哪些知識是模仿性的。透過生成式人工智能這面模仿性智能的鏡子,可以逼迫人類不再假裝知道不知道的事情,不再表達人類沒有感覺到的東西。“我們要把大模型作為人的智能鏡子,通過觀察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新思考自己。”
除此之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錯誤也可以揭示它是如何工作的,因為一旦它完美地模擬了人類,人類就根本無法理解它了。
根據皮尤中心近期的一項調查報告,42%的專家對2035年會看到“人類+技術”演變的變化既興奮又擔憂。段偉文表示,大模型為人類開拓了一個寬廣空間,但另一方面是否會帶來同質化風險?AI戀愛軟件的出現讓人工智能和人類建立了親密關系,這種親密關系會如何影響人類社會?錯誤的信息正在改變人類社會的進程,聊天機器人在假新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治理AI帶來的虛假信息?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達到高度統一時,人類如何自處?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
(原標題:外灘大會|段偉文教授:生成式AI幫人類擠出知識的水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