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仁懷市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9.9%,白酒包裝量完成19.78萬千升,同比增長31.5%”。這是近日仁懷市召開的白酒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上,對外公布的數據,這一成績既代表著仁懷市白酒產業規模,還代表著仁懷市作為“仁懷醬香酒”特色產區和“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影響力正持續提升。
于是,在展示成績的同時,仁懷市提出要讓“醬香白酒產業發展體系標準進一步完善”,而這種完善的最直接體現,就是推動落實《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仁懷)建設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明確管理辦法
辦法涵蓋什么內容?
新京報記者從仁懷市官方渠道了解到,辦法將仁懷市的“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生產功能區”范圍確定為三大板塊,分別為茅臺酒產區15.03平方公里、茅臺鎮傳統優勢產區53.03平方公里以及名酒工業園產區52.38平方公里,合計120.44平方公里。在此基礎上,辦法規定了仁懷市域范圍內,從事醬香型酒類生產和流通活動的企業(作坊)、白酒產業相關配套產業,以及對酒類生產、流通實施的監督管理。
明確了管理范圍,辦法從企業管理以及產區標準兩大塊進行規范。企業管理方面,辦法首先規定了在核心產區生產的醬香酒,一要以特有的仁懷糯高粱和優質小麥為原料;二要按照傳統大曲醬香酒生產工藝進行;三要具有典型大曲醬香酒風格,且不得添加任何非發酵的呈香呈味物質或食用酒精。
作為產區內乃至整個行業廣泛存在的問題,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內容在辦法中也進行了明確。除要求依法注冊、備案使用酒類商標標識以外,包括貴州茅臺酒“”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仁懷醬香酒“”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核心產區“”茅臺鎮核心產區等知識產權商標、標識、矢圖和文字,被明令禁止非法侵權冒用、盜用和濫用。
在產區認證方面,辦法對茅臺酒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域實行最嚴格的空間管控及保護;辦法還提出建立核心產區管理委員會,制定核心產區標識,對列入產區企業名錄的,有權向產區管理委員會申請使用。產區管理委員會對申請企業的產品生產地、產品工藝和質量、使用原料等進行審核,通過審核后,對符合使用條件的申請企業授予使用權。
辦法還提出,要制定綜合分級評估體系,建立綜合評估委員會,對核心產區內酒類生產企業實行分級管理,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行為,每3年開展一次評定工作。
緊抓標準執行
辦法盡管被標注為“暫行”,意味著還有提升空間和討論空間,但其中對于知識產權、產區認證以及產品品質管理的內容,在業界看來,顯示出仁懷市自2021年9月25日獲授“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仁懷)”稱號以來,對于打造產區品牌,擴大產區影響力的積極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布的辦法,無論是在企業管理還是涉及產區標準的內容中,都提及了一個更具有“標準”意義的文件,即《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生產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
辦法一方面要求企業生產過程嚴格執行規范,另一方面也將規范作為產區企業認證的重要標準,需要符合規范,方能通過產區認證,進入相應名錄。據了解,未被認證的產區內其他企業只能作為產地企業(作坊),不得冒用核心產區企業名號。
事實上,盡管在仁懷市官方網站并未詳細展示規范的內容,但隨后新京報記者在遵義市酒業協會、仁懷市酒業協會官網上發現,一份名為《貴州省仁懷市酒協團體標準公告》的文件,曾于2020年1月6日發布。
根據上述文件的內容,貴州省仁懷市酒業協會已于2019年12月9日,批準發布《T/GZRHJX 007-2019 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生產技術規范》、《T/GZRHJX 001-2019 仁懷產區大曲醬香一至七輪次基酒》、《T/GZRHJX 002-2019 仁懷產區大曲醬香綜合基酒》《T/GZRHJX 003-2019 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T/GZRHJX 004-2019 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風味輪應用指南》《T/GZRHJX 005-2019 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系列標準樣品制備技術規范》《T/GZRHJX 006-2019 仁懷產區醬香大曲生產技術規范》等7項標準內容,并于2020年3月9日起實施。
隨后,新京報記者在仁懷市酒文化協會公眾號上針對《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技術標準體系》所做的一系列解讀中注意到,所謂《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技術標準體系》,同樣包含了7個標準,分別為《仁懷產區大曲醬香一至七輪次基酒》《仁懷產區大曲醬香綜合基酒》《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風味輪應用指南》《仁懷產區大曲醬香基酒生產技術規范》《仁懷產區醬香大曲生產技術規范》和《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標準樣品系列制備技術規范》。
上述標準體系建立的意義在哪里?
依據仁懷市酒文化協會公眾號針對上述技術標準體系的解讀,上述技術標準體系意在適應企業生產實際和市場對產品升級的需求。對醬香酒進行系統分類分級,囊括了從輪次基酒到半成品酒再到成品酒的分級標準。而基酒分級標準的出臺,提供了質量判斷的依據和準繩,更利于大宗基酒的自由流通銷售,也有利于消費者的認知。
推動兼并重組
仁懷市推動白酒產業發展的決心,近兩年日益凸顯。事實上,仁懷市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在不斷摸索行業標準制定的同時,更明確其他配套措施,重新塑造產區形象、擴容產區經濟、打造產區品牌。
2月21日,仁懷市人民政府在其官網發布文章稱,仁懷市白酒企業迅猛發展的同時,產業發展不均衡、品牌建設不充分、產業大而不強、低小散弱現象等問題也逐漸凸顯,故堅持“抓大、扶中、推小”,加強小酒廠、小作坊規范管理,推動有實力中小型白酒企業做大做強,全力支持企業上規入統,培育更多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強主體,采取“關停并轉”措施,整合關停一批“低小散弱”酒企,治理仁懷白酒企業“小散亂弱”現象。而這背后的指導性文件,正是2020年9月,仁懷市出臺的《仁懷市白酒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指導意見》。
根據《仁懷市白酒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指導意見》,其工作內容首先是兼并重組一批,對年產能在400噸以下的白酒企業、已備案登記的小作坊以股權入股、轉讓、收購等合作形式實施兼并重組;其次是整合關停一批,對不能滿足安全生產要求、生產管理不達標,證照不齊全、不能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無證無照、“僵尸”企業等諸多條款的予以關停或完善相關證照且滿足重組條件后參與兼并重組;三是改造升級一批,引導白酒企業實施“智能制造和兩化深度融合”改造升級;四是轉型發展一批,嚴格執行白酒產區規劃,禁止發展區內的白酒生產企業或小作坊,向精品酒莊、倉儲、物流、包裝彩印等上下游延伸產業轉型發展。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根據《仁懷市白酒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指導意見》的工作目標,通過推進白酒企業兼并重組工作,使重組后的白酒企業證照齊全、手續合法、安全可靠、生態環保高質高效。企業生產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且企業獨立年產大曲醬香達400噸以上,新增白酒企業項目建設能力在年產大曲醬香白酒2000噸以上。
根據仁懷市的規劃,到2025年,該市釋放白酒產業整合提升效能,加快形成一批成長性高、引領性強的白酒產業集群。全市白酒產量達到45萬千升,白酒工業總產值達1500億元以上,稅收突破600億元。初步形成千億級企業1家、百億級企業3家、十億級企業10家以上、億元級企業40家,白酒產業集群,白酒上下游產業鏈進一步健全完善。
(文章來源:新京報)
標簽: 同比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