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展企業:大市場、弱產業、缺龍頭。1)中國會展需求全球最大,但產業薄弱、缺乏龍頭企業。截至2021年底,上海國際會展中心和深圳國際會議中心的可展覽面積超40萬平方米,超越漢諾威展覽中心,成為全球前兩大會展場館。2)對比全球會展巨頭來看,中國會展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全球會展巨頭勵展和英富曼目前已經在全球都設立了子公司,業務遍布世界各地,同時涉及的會展行業賽道更為廣泛。國內會展也龍頭上市公司米奧和東浩蘭生目前無論是從收入體量來看還是布局的行業賽道來看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疫情加速出清,龍頭借助數字化轉型應對疫情,看好行業集中度提升。1)疫情前,會展行業現金流好,分布較為分散,地域特征明顯。2)疫情背景下,眾多會展企業退出市場,市場集中度提升,資源向龍頭廠商傾斜。
根據UFI數據顯示,57%的展會公司不得不進行裁員,這其中又有超過一半的公司需要裁掉25%的員工。3)龍頭企業通過整合資源優勢,加大在線平臺的投入,積極探索數字化新模式。米奧會展推出網展貿MAX數字化產品,數字會展業務2020年同比+1573%,助力企業順利出海,而勵展會展推出Reed Connect等數字化展品疊加疫情轉好,展覽業務21年同比+47.51%。
疫情下,雙線融合驅動公司業績增長,外延擴張成龍頭提升集中度利器。
1)雙線融合的展會模式有利于擴大覆蓋面,提高參展商和買方效率。在疫情背景下,通過雙線融合的模式來為參展商提供服務,一方面可以規避疫情帶來的風險,助力企業順利出海,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展會的形式有利于參展商擴大覆蓋面,獲得更多的流量。2)龍頭不斷并購展會企業擴張版圖。近年來,世界領先的活動組織者英富曼和勵展集團頻頻出手,收購了多家行業公司,擴張的意圖已十分明顯。中國米奧也開始開始通過收購展會企業來拓展國內會展市場。
后疫情時代,數字會展驅動會展龍頭崛起。根據UFI調查顯示,58%的受訪者(會展企業)表示他們已經增加了數字服務/產品(如應用程序、數字廣告和數字標牌)到他們現有的展覽產品。根據31會議數據顯示,疫情對會展單位的運營帶來了深遠影響,同時也加速了數字化轉型,超過41%的機構認為不管是何種會展單位類型,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
建議關注:疫情下“云展”平臺顯優勢,先進的展館管理經驗和顯著的區位優勢:蘭生股份。
風險提示:疫情恢復不及預期;數字會展產品推進不及預期;市場開拓不及預期。
(文章來源:西部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