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理財逐步回歸本源,進入全面凈值化時代,部分理財產品也出現“破凈”現象。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凈值走勢是對底層資產價格波動的反映,也是近期金融市場波動的映射;另一方面,理財產品“破凈”與估值方法變化相關,估值方法從攤余成本法調整為市值法計量,理財產品底層資產價格的變化會更直接、及時地體現在理財產品凈值上。三家理財公司回購自家理財產品,穩定投資者信心。此外,多家理財公司多措并舉,推進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形成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
2 月理財產品發行量環比下滑。2022 年2 月,新發行銀行理財產品共計2026個,環比減少19.95%。到期銀行理財產品共計2032 個,環比減少20.93%。
截至2022 年2 月,以股票為基礎資產的理財產品累計發行254 個,發行數量最多的為信銀理財(28.35%);以債券為基礎資產的理財產品累計發行1790 個,發行數量最多的為信銀理財(4.02%);以利率為基礎資產的理財產品累計發行370 個,發行數量最多的為信銀理財(19.46%);以商品為基礎資產的理財產品累計發行166 個,發行數量最多的為信銀理財(43.37%)。
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加大。產品凈值走勢是對底層資產價格波動的真實反映。
截至2022 年3 月29 日,全市場理財產品“破凈”(累計凈值小于1)數量達到1982 個,占比達到6.97%;理財公司中,破凈產品數量達到1443 個,占比為14.97%。其中,工銀理財破凈產品占比最高,達36.45%。受估值方法調整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也在放大。2021 年,國有六大行及其理財子公司開始率先執行公允價值計量原則,估值方法調整為市值法計量。受估值方法調整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也在放大,隨著市場行情波動,難以避免出現“破凈”現象。
7 家銀行理財公司披露業績。截至2022 年3 月30 日,已有交銀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光大理財、青銀理財、平安理財披露2021年業績,7 家理財公司均實現了業績正增長。7 家理財公司的管理產品規模均大幅增長,其中,招銀理財管理規模達到2.78 萬億元,營收達到52.03 億元,同比增長37.94%;凈利潤達到32.03 億元,同比增長30.57%。
光大理財、中郵理財、南銀理財動用自有資金,對部分理財產品進行回購。
3 月以來,光大理財計劃以不超過2 億元自有資金投資旗下某混合型理財產品;中郵理財公告稱將自有資金約6.5 億元申購本公司旗下管理的理財產品;南銀理財公告稱已投入自有資金約5 億元用于認購/申購公司旗下理財產品。理財公司的回購行為,有助于穩定理財投資者的信心和預期,保持理財市場良好發展態勢。
理財公司多措并舉,加強投資者教育。銀行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聯合已經開業的24 家理財公司,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普及理財知識,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根據銀行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 年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了8130 萬個,其中個人投資者仍占據理財市場絕對主力,數量占比高達99.23%。
(文章來源:國信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