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主持人:天津在全國率先組建十大產業人才創新創業聯盟,通過創新人才體制機制,促進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東麗區發起成立的“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產業聯盟”,就為助力企業發展解決了實際問題、發揮了關鍵作用。來聽記者的報道。
最近,一款保障機場、軌道交通和網絡數據中心用電安全的遠程數控裝置在臨空經濟區問世,這套裝置可以在停電故障發生時,在20分之一秒內自動完成線路切換,并精準識別故障點位。設備開發商、天津鐵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建欣說。
【錄音:它解決了以前數據中心機柜沒有數字化界面的問題,完美呈現了數據中心里的電壓、電流等等物理特性。通過我們這個產品可以使機箱機柜在咱們用電高峰的時候處于低功率狀態工作,在波谷時期用高功率工作狀態,實現了節能。】
鐵安智能從2020年就著手開發相關產品,但在高等級阻燃材料應用領域遭遇到了技術瓶頸,僅材料粘接實驗就做了兩個月,經歷了數十次失敗,產品研發一度走入死胡同。
就在這一年底,在天津市委人才辦的大力支持下,東麗區發起成立“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產業聯盟”,吸引了鐵安智能在內的120多家航空航天領域企業加入。鐵安智能很快在聯盟內部找到了合作伙伴。孫建欣說。
【錄音: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強項,像我們表殼的材料問題,就由我們的兄弟企業幫我們提供了解決方案,我們研發時間從大概半年到10個月的時間縮短到了一個月左右。如果沒有聯盟推薦的兄弟企業的話,我們整個市場恐怕就要失去了。】
憑借技術先發優勢,這款產品一問世,便迅速占得市場先機,成功中標深圳、重慶和天津多條地鐵項目,在航空領域市場也實現了零的突破。孫建欣說。
【錄音:加入聯盟之后,發現我們的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也有我們施展的空間,所以我們就根據聯盟的一些企業的需求開發了智能電子圍欄,把我們不同的產品融合到各個使用場景當中,我們今年可以做到2000到3000萬。】
東麗區借助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產業聯盟,聚焦產業鏈構筑人才鏈,確立了“柔性流動”新機制,只要是企業稀缺的、急需的人才,在引進時就放寬身份,不受檔案、戶籍限制,有效破解了人才結構短板。聯盟企業、天津明日宇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連偉說:
【錄音:我們現在缺的也是這類的裝配性或者叫鉗工類的頂級工匠。我們這些年大概引進了二十幾個人,政府在過程中給解決了公寓問題、戶籍問題、孩子上學等等相關的問題。】
目前,航空航天人才創業創新聯盟聚集了2900多名高技術人才,制定了航空航天專業職稱評價標準,暢通人才職稱晉升通道;開通人才直通車,確保企業和人才的需求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解決,營造最優營商環境。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產業聯盟秘書處張燕玲表示:
【錄音:我們聘請11名兩院院士為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聯盟特聘專家,助力聯盟企業引進700余名各類人才,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術,加快了一批科研成果轉化,產業能級得到了有效釋放。】(津云新聞編輯張澤)
(文章來源:天津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