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健康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以及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人們對健身的需求與日俱增,一個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體型,正在成為更多人追求的目標。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健身場景的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2017年至2021年,我國線上健身行業復合增速高達24.1%。入局企業也不斷增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線上健身相關企業有1300余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610余家,增速達103.4%。
更多入局者意味著更多的競爭,當線上健身市場進一步趨于飽和的時候,就要考慮如何避免內容同質化,以及流量變現等問題。平臺要以內容為中心,不斷為用戶創造運動體驗價值,努力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發展下去。線上健身的趣味性、互動性尤為重要,一個人要同時調動數百上千萬人的積極主動性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既然人們為此投入了資金和時間,就肯定希望獲得好效果,因此,在課程內容設計上也要足夠專業,讓人們能夠真正甩掉脂肪。近日,抖音發起了“全民健身計劃”,蘇炳添化身“私教”,親授如何練好臀腿;任子威、范可新等奧運冠軍也空降快手“暴汗俱樂部”,讓居家健身充滿了更多趣味與挑戰。
此外,平臺也要著力培養更多優質的教練和健身UP主,協助他們提升技能水平,不斷拓寬內容的創作形式,讓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能跑通一條可持續變現的商業模式,從而保證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
前不久發布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5%以上,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閑成為普遍生活方式。從這個目標來看,無論線上線下,我們都需要更多的健身達人,能夠帶動大家一起甩起手邁開腿,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熱愛體育、參與運動的良好氛圍,在健康生活的同時,也推動線上健身行業健康發展。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