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是汽車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核心,為促進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推動動力電池領域的人才建設、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6月16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特斯拉中國、宜賓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動力電池集成及管理技術挑戰賽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同時在宜賓市設立發布會分會場。“為培養和挖掘動力電池技術創新的高潛力人才、征集遴選動力電池集成創新創意,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特斯拉中國、宜賓市政府共同舉辦本次動力電池集成及管理技術挑戰賽,面向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征集動力電池創新設計方案。”侯福深在現場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以本次動力電池挑戰賽為切入點,充分發揮學會連接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橋梁作用,達到人才培養、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多重目的。
2025年新能源汽車研發需求30萬人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領域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十四五”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汽車強國的關鍵時期,面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趨勢和全面市場化加速的新階段,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動力電池已經成為了整車及電池企業技術創新的主戰場以及地方政府爭先布局和持續發力的重點。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預測,未來五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人員需求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預計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人員需求量將接近30萬人,按照目前人員培養計劃,研發人員凈缺口約3萬人。
侯福深指出,希望此次挑戰賽能起到三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在推動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希望不斷完善科技人才的發現、培養和激勵機制,激發高校學生創新的意識,探索形成產學研聯合培養汽車工程師的長效機制。通過比賽的形式,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培養在校學生的設計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團隊溝通協作能力,挖掘和培養更多適合產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其次,在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希望探索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地方政府協同創新的模式,帶動企業和上下游各類主體融通創新。以比賽活動為平臺,進一步加強行業內的交流,增進行業學術研討氛圍,相互了解目前企業實際需求、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究熱點,以此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關系;第三,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希望探索實現技術創新與商業化應用的有效結合,推動高質量科研成果在地方落地孵化。通過比賽,發掘動力電池領域可產業化應用的創新技術,借助學會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第三方機構,貫通研發、孵化、投融資服務等關鍵鏈條,助力實現科技創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聚宜賓 7月決勝負
據悉,為滿足產業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同時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國汽車學會、特斯拉和四川宜賓市人民政府于今年4月正式啟動了“動力電池集成及管理技術挑戰賽”,在來自全國的3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41支隊伍中,最終篩選出10支隊伍入圍決賽。
挑戰賽隊伍名單:
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
同濟大學
湖南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重慶大學
據宜賓市副市長薛慶介紹,為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深化產業國際合作交流,加快推動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今年7月21日至23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主辦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將于在宜賓舉行,本次挑戰賽將作為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的同期活動。
作為評審委員會專家代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員肖成偉在活動現場發布了挑戰賽決賽評審方案:決賽環節將進行動力電池系統測試和現場答辯。評審委員會根據兩個環節的打分情況,最終評選出挑戰賽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記者:施蕓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