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階段性成果新聞發布會,會上對廣東自貿試驗區一年多來的改革創新和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廣東省商務廳廳長、自貿辦主任張勁松介紹稱,“今年廣東部署推動13個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復制推廣了62項最新改革創新成果。截至目前,我們累計在全省復制推廣了203項改革創新經驗,發布了245個制度創新案例。”
經第三方評估,2021年廣東自貿試驗區投資、貿易、跨境金融、航運等四個指數分別較2020年增長9.2%、10.38%、8.79%和22.4%。
“良好的制度環境有力地帶動了廣東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張勁松稱。
廣東自貿試驗區總體經濟指標穩步增長。2021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固定資產投資1375.99億元,增長6.5%;稅收1048億元,增長2.8%;共引進88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449個項目,認定總部型企業261家。今年1-6月,廣東自貿試驗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8.31億元;稅收收入567.76億元。
門戶樞紐功能更加突出。2021年,廣東自貿試驗區進出口近4000億元,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超過2000億元,增幅達到24.9%,遠遠超過全省2.8%的平均增速。2021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82.4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40.45億美元,自貿試驗區以全省萬分之六的土地面積吸引了全省外資總額的1/4.2021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國際班輪航線達到332條,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增長到338條,年集裝箱吞吐量3000多萬標箱,超過全國的1/10。
張勁松表示,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限制性措施已減至27項,實現負面清單制造業項目清零。同時,向各片區下放了第三批68項省級管理權限。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標簽: 廣東自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