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9年8月,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及山東、江蘇、廣西、河北、云南、黑龍江等6個自貿試驗區設立運行,目前已滿3年。8月25日,商務部介紹了這三年來的建設成效,目前7個總體方案確定的713項試點任務已基本實施。今年上半年,臨港新片區實際使用外資70億元,同比增長4.5倍;山東等6個自貿試驗區進出口同比增長17.1%,高出全國7.7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3.5%,高出全國6.1個百分點。
據商務部介紹,臨港新片區以投資貿易自由化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圍繞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和信息快捷聯通,深入開展創新,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例如,在貿易方面,建設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構建了以一線徑予放行、二線單側申報、區內不設賬冊等為代表的全新海關監管制度。在投資、資金等其他方面,率先實施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率先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等。
廣西、云南、黑龍江作為我國首次在沿邊地區布局的自貿試驗區,圍繞跨境合作推進改革探索,助推沿邊開放開發水平不斷提升。例如,在跨境通道方面,廣西開通“西安—北部灣港”等海鐵聯運班列,今年上半年開行超過4100列,同比增長42%。在跨境貿易方面,云南創新“互聯網+邊民互市”模式,助力邊民互市健康發展。在跨境金融方面,黑龍江開展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便利涉外企業跨境資金使用,降低融資成本。
各自貿試驗區結合戰略定位和區位優勢,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例如,山東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海工裝備和海洋牧場整合發展,海洋牧場平臺確權數量居全國前列。河北自貿試驗區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與北京、天津自貿試驗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著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樣板。上海、江蘇和山東等自貿試驗區分別參與組建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促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同時特色優勢產業加快集聚發展。例如,江蘇自貿試驗區通過全產業鏈集成改革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賦能,近年來已集聚生物醫藥企業近3000家,2021年產值超25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文章來源:紅星資本局)
標簽: 同比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