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9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介紹,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退役量逐年上升。做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190余家汽車生產、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等企業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26個地市級行政區設立了10235個回收服務網點,同時,培育了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業,探索形成“梯次電池以租代售”“廢料換原材料”等一批新型商業模式,回收利用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問題受到市場高度關注。中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冬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動力電池回收概念股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規模擴大而火熱,其背后的投資邏輯是每年數百億規模的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隨著金屬資源的漲價和退役動力電池規模的增加,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發展增速不斷加快。
根據天風證券的預測,在中性預期下,預計2030年動力電池回收的市場總規模將達到758.4億元。而在樂觀情形下,2030年“動力電池梯次+再生利用”市場總規模則有望達到1048.9億元。
談及下一步工作,黃利斌介紹,工信部將落實《“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等政策要求。著力推動以下工作: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加大監管約束力,強化電池流向管理,壓實各方主體責任。二是加大退役電池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力度,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加快出臺一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抓好標準宣貫落實,強化標準引領支撐。三是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總結,遴選推廣一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成熟經驗和典型項目,鼓勵商業模式創新,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對接,引導各方高質量推進回收體系建設。四是持續實施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調整機制,培育壯大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業,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
從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天津賽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小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動力電池回收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上至電池生產廠商,下至終端利用企業,牽涉眾多,如果綜合衡量回收效果、環保措施等,其也有著不低的門檻,而渠道和技術是企業生存的關鍵。
趙小勇說:“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渠道能力十分重要,如果拿不到足夠的退役動力電池,將嚴重限制企業的產能,因此政策端強化電池流向管理,對于正規企業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鼓勵和支持,而擁有更高的綜合回收率,建立完整的循環生產體系,則是企業的軟實力的表現。”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標簽: 電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