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一方面國家生產發展不斷躍上新臺階,另一方面水資源約束趨緊,如何加快推進高效節水?
(相關資料圖)
11月17日,首屆全國節水創新發展大會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名企代表圍繞“節水優先、產業驅動、綠色發展”主題,論道節水產業發展,共繪“一滴水”的未來。
會上,分享嘉賓對政策扶持、產業需求、金融支持、平臺與技術進行深入解析,共同探尋行業發展機會,加快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全國節水產業創新發展,助力建設節水型社會。
與此同時,本次大會的舉辦地之一深圳,也聚集了來自全國的人才流、技術流,許多新想法、新思路在這座具有先行先試基因的奇跡之城不斷涌現與勾勒,推動著節水產業技術不斷向前。
撰文:黃思華
節水技術“入場”破解水之困
用水之變,不僅在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也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當前,我國水資源利用方式發生了深層次的變革。十年來,人均綜合用水量下降25%,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5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2%。
廣東省堅持“節水優先”方針,統籌推動各領域、各行業節水,大力建設節水型社會。一組數據可看出其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的提升:廣東省以全國6.6%的水資源量,保障全國8.9%人口的用水需求,支撐全國10.9%的經濟總量。
“隨著產業不斷發展,對水需求也在增加,這時就要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對此我們既有很好的條件,同時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應該說是任重道遠。”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副總工、教授級高工宋蘭合提到。
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渠道,我國大力支持節水產品、節水技術和節水裝備的研發,遴選發布國家成熟適用節水技術160項,公布了152個工業節水工藝、設備和裝備,涉及14個行業,引領市場主體生產和選購高效的節水產品。
針對工業節水技術方面,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總工、教授級高工程繼軍在會議上做了主題發言。他認為,工業節水技術發展主要受困于政策、標準、市場和技術等方面。目前,節水標準還未完善,節水精細化管理技術有待加強,同時節水政策法規要提供有力依據。
“工業節水技術是緩解我國水資源矛盾的關鍵,當前依然存在一些短板。”程繼軍提到,比如在循環水在線智能監控技術、供水管網智能檢測漏損技術、用水智能化信息化數據化技術、梯級利用水夾點技術、高鹽和高濃廢水減量技術、提質分鹽水零排放技術等方面,都是未來工業節水技術的發展方向。
先行先試的深圳節水之路
在深圳召開首屆全國節水創新發展大會可謂正逢其時。“先行先試、敢想敢闖是深圳一貫的作風。我們也希望通過深圳這個窗口,在節水產業和技術的發展方面可以先走前一步。”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任南琪說。
的確,在節水領域,深圳一直在不斷探索。1990年,深圳就率先實行了“階梯式水價”制度;2005年頒布實施了《深圳市節約用水條例》,成為華南地區首個為節水立法的城市,并相繼出臺了10余部配套法律法規;2011年,在廣東省率先獲得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2013年,獲評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
去年,深圳萬元GDP用水量降至7.09立方米,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7,近十年累計下降64%;以全省5.3%的用水量支撐了24.6%的GDP。
值得一提的是,在雨水綜合利用方面,深圳采用全市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目前已經實現350多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成區。“十四五”期間,將推動新增海綿城市達標區超300平方公里,全市60%以上的建成區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對此,任南琪認為,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可以思考如何加大雨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包括調蓄、凈化等,“再進一步,如何有效利用污水,這需要我們轉變思想觀念,從新路徑去入手開展技術研究。”任南琪說。
轉變思想觀念還在于,不能單純靠價格來引導節水行為。為此,深圳把節水納入了城市發展戰略,全面實施節水行動,不斷創新機制,著力提高用水效率,形成了在源頭、過程、結果的“三控制”,運用了行政、技術、經濟的“三手段”,并完善了工作組織、監督考核等“多保障”措施,構筑了全過程節水體系。
深圳市水務局負責人表示,將圍繞建設節水典范城市確定的工作目標,著力在非常規水源利用、管網漏損治理和節水產業培育三個重點方面實現新的突破,以高新技術進步推動節水產業發展,以節水產業發展助力節水型社會建設。
會與展結合共“舞”水未來
眾多專家、企業齊聚一堂,為的就是凝聚智慧、創造效益與傳遞價值。會上,大家還紛紛為節水產業的未來“插”上想象的翅膀。
“未來在農業節水方面,可以著重創新投入模式。”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原總工、教授級高工韓振中提到,可以建立農業節水穩定投入增長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骨干工程投入力度;同時完善農業節水投入機制,水源工程、首部和骨干工程以政府財政投資為主,田間節水工程以受益戶為主、政府補助為輔投資建設;鼓勵、吸引社會資本積極投資農業節水工程,用“兩手發力”加快農業節水創新發展。
“智慧化管控服務是我們當前和未來的一個主要發力點。通過科技賦能,推動了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節水技術深度融合,也使許多傳統業務向科技化、數字化轉型。”粵海水務副總經理孫國勝提到,通過提供工程、生產、管網、客服多位一體的“智慧水務”產品與服務,粵海水務正探索無人水廠運行模式,實現“原水—凈水—污水”全流程數字管控。
大會召開期間,高交會于11月15日—19日同步舉辦首屆全國節水高新技術成果展,國內外無水印染、海水淡化、節水灌溉、公共供水漏損、陶瓷衛浴等46家知名企業展示了節水領域的關鍵技術、產品,促成了14家企業近10億元的項目簽約。全國近萬名觀眾觀看了大會及成果展的線上直播。
首屆全國節水創新發展大會和全國節水高新技術成果展的舉辦,搭建了節水行業決策者與執行者之間、學術與應用之間、企業與市場之間合作交流平臺,既形成全國性供需雙方交流平臺和會議品牌,又立足深圳產業發展優勢和節水典范城市建設實際,全力拓展節水產業市場空間。
“高交會提供了上千平方米的展示區域,這是我們開展節水技術推廣的一個大平臺。”水務部門相關負責人提到,要強化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節水技術成果的轉化,大力推廣成熟實用的節水技術,助力深圳以及全國節水行業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