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7個口岸通關時間公布,2月6日起全面開放。
2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公告,深港陸路口岸將于2月6日全面恢復內地與香港人員正常往來。深港陸路口岸不再實施出入境預約機制。
恢復運行的口岸包括皇崗口岸、羅湖口岸、蓮塘口岸。此前,深圳灣口岸、福田口岸、文錦渡口岸、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口岸已恢復運行。
(相關資料圖)
公告顯示,自2月6日起,自香港入境人員,如7天內無境外(不含港澳)旅居史,無需憑行前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入境;如7天內有境外(不含港澳)旅居史的,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查驗其行前48小時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結果為陰性者放行進入內地(3歲及以下嬰幼兒可免于查驗核酸)。跨境客運承運單位在售票時告知乘客上述核酸檢測要求。
2月2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走訪羅湖口岸和羅湖商業城。稍早前,羅湖商業城已呼吁商戶盡快整理、配齊貨物,且在通關首日開門營業。
羅湖口岸是深圳歷史最久的口岸,作為綜合性商廈羅湖商業城則與羅湖口岸深度綁定。由于出關即可到達,這座落成于1994年初的商場曾被稱為“港人北上第一站”。羅湖商業城最繁華的階段是在1997年香港回歸后,最高峰時期日均客流量曾多達5萬人次,90%的顧客都是香港同胞。
2004年羅湖地鐵站通車后,對羅湖商業城的客流造成了一定分流,且隨著各大口岸和商圈的崛起,羅湖商業城的人流日漸減少。疫情后羅湖口岸停止運作,商業城商戶生意收到直接影響。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羅湖口岸附近商圈走訪時發現,已有約一半商家已經回到店鋪進行打掃和備貨。疫情期間,羅湖商業城對商家進行免租和管理費減半的優惠政策。在過去的三年里,羅湖商業城并未停業,部分商家依靠社交媒體進行引流,熟客轉介紹、甚至路邊拉客的方式來維持生計。如今,隨著羅湖口岸恢復的消息傳來,“清冷”三年的口岸商業終于有望恢復喧囂。
“佛系”店主回歸,積極備貨迎接通關
對于羅湖口岸恢復“通關”消息,羅湖口岸附近商圈的商戶們紛紛對表示,“這一天,我們等了三年!”
南方財經全媒體2022年6月曾前往過羅湖商業城,當下的羅湖商業城雖然沒有增加太多的客流量,但是開門營業的商家卻明顯多了起來。
顯著的差異是大樓的幾個出入口和扶手電梯都已開啟。在羅湖商業城每一層樓的走廊,隨處可見正在打掃衛生和備貨的商戶,商戶們的小孩也回到商業城內與小伙伴們一起玩耍。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商戶處了解到,這三年羅湖商業城一直有在運作,留守的商戶主要依靠熟客轉介紹和網絡上的訂單。
一位老商戶——印錦余在羅湖商業城經營服裝店已經有26年,他的店鋪曾被商業城授予“老字號”的招牌。回憶過去的三年,印錦余表示,差不多有兩年半很難見到客人。但仍選擇在此留守。“在外面重新開一家店,需要面臨重新選址和裝修等問題,加上‘兩押一租’(交付兩個月的租金作為押金),前期至少需要一次投入十幾萬,我了解到有同行離開了羅湖商業城之后也沒有賺到錢。”印錦余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現在外面生意不好做,不如留在羅湖商業城“以不變應萬變”。
走進羅湖商業城,雖然有許多店鋪沒有開門營業,但是店主都會在門口留下電話,有需要可以隨時聯系。“他們只是沒過來上班,不是撤場了。”一名正在打掃的舞鞋店店主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部分店家在外面從事其他業務或者打理自己的網店,不會每天過來羅湖商業城。以她自身為例,自己平常大部分時間都在管理工廠。
對于餐飲業的商戶,羅湖商業城3樓的尋味閣餐廳,從2020年1月30日至今仍未開業,如今,上面依然貼有三年前“撕了又貼,貼了又撕”的停業公告。羅湖商業城1樓的大快活餐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更換新的設備并打掃衛生,計劃在羅湖口岸通關首日恢復營業。
為了幫助商戶渡過難關,羅湖商業城全體業主對商戶免租3年,每月管理費減半。羅湖商業城物業管理公司副總經理何勝安表示,“恢復‘通關’是民心所望,羅湖口岸馬上就要通關了,我們與業主、商戶都非常喜悅。”
據悉,在1月份深圳首批口岸通關后,陸續有計劃開店的人前來羅湖商業城勘察。在此之前,店鋪的空置率大概在30%。
部分商戶利用社交媒體引流
疫情期間,羅湖口岸附近商圈仍有店主不甘“躺平”,在線上尋找機會。
“如果不是小紅書,我都不知道原來羅湖商業城里面還有店鋪在營業。”在香港工作的Leo近期回到深圳,他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自己計劃在今年4月結婚,于是在社交平臺尋找備婚攻略時搜索到了網友推薦的一家西服定制店,該店鋪正好位于羅湖商業城。之所以選擇回深圳定做西裝,是因為價格比香港便宜了一大半。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點開“小紅書”軟件,搜索羅湖商業城,首先搜索到的就是備婚所需要的西服定制經驗,其次是網友配完眼鏡后的分享。此外,還有部分“深二代”前來“打卡”拍照的推文。
Leo在社交平臺中搜索道的店鋪,正好是印錦余的上海新時代服裝店。印錦余回憶道,大約在半年前有顧客定做完西裝之后在社交平臺上進行分享,隨后陸陸續續有客人前來光顧。從那時候開始,印錦余開始利用社交平臺開拓線上客源,并且花錢對鋪面進行裝修。
2月2日,印錦余的店鋪復工不到一周,手中就累計了十幾張訂單,全部都是本地的顧客。“以前我們主要做香港人和外國人的生意,本地的顧客都很少知道羅湖商業城樓上有西服定制商店。現在內地的顧客也越來越多了,羅湖口岸恢復通關以后,我們深港兩地的訂單都一起做。”印錦余如是說。
在近3年里,Peter optical的店主仍然堅持每天下午1點到5點前來羅湖商業城接待驗光的客人和發貨。Gillian負責運營店內的社交平臺維護和發貨,其丈夫則主要負責為客人驗光以及對接工廠。據Gilian介紹,這家眼鏡店已經開業二十余年,創始人是其丈夫的父親。
在Gilian社交平臺頁面中,擺滿了各種各樣新款式的眼鏡,加入了眼鏡行業的“內卷”行列,甚至要與沒有線下實體店的商家進行競爭。由于租金成本較低,Gilian店內的同款鏡片和鏡框比在臨街鋪位的實體店要便宜接近50%。這些年,Gillian的客戶主要來自線上引流以及多年以來的熟客轉介紹,甚至還有不少國外的顧客在此下單配眼鏡。
除了在線上尋找新客源以外,因為人客稀少,部分商家還會在火車站和羅湖第題站周邊攔截客源,極力推銷手表、皮包等產品。而在逛羅湖商業城的過程中,記者也發現商戶均非常健談和熱情,喜歡與人聊天交流。
在羅湖商業城內,有人因為疫情而被動“佛系”,也有人不甘愿“躺平”,在線上尋找機會。但從商場的客流恢復角度來看,不管商戶此前選擇如何度過疫情的這三年,羅湖口岸恢復正常“通關”,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好消息。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劉國宏認為, 深港口岸客流恢復不僅會直接帶動口岸商貿再興、跨境旅游發展,更重要的是深港人員頻繁密切交往,將使深港兩地各自優勢因素疊加釋放,為經濟互補、社會融合、創新創業等提供強大支撐。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