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指導,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和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的第12屆金交會·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州順利舉行,吸引約400家私募基金,以及相關產業公司、期貨期權投資者參與。廣州市副市長賴志鴻,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倪全宏,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任天陽出席并致辭。
(相關資料圖)
據悉,本次“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是金交會新設的資本市場專業論壇,主題為“資本賦能發展綠色引領未來”,聚焦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為交易所、期貨機構、私募機構、實體企業等提供交流平臺,多位金融專家、學者、投資代表、企業代表等共聚一堂,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建議與意見。
探索資本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近年來,廣州資本市場改革創新取得新成果,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逐漸完善。各類資本市場機構加快集聚,構建人才、資金、資產的匯聚中心和交流中樞。截至2022年,廣州企業上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行動計劃已實施三年,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現有境內外上市公司223家,合計市值超3萬億元,累計募資超6000億元,打響了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資本市場“廣州板塊”。
此外,廣州期現聯動市場體系正在逐漸完善,資本市場生態多元化凸顯。2022年12月22日、12月23日,廣州期貨交易所首個品種工業硅期貨期權順利上市交易。廣州期貨交易所設立以來,廣東省、廣州市大力推動發展期貨市場發展,自2021年至2023年5月期間,廣州市新設1家期貨法人機構、24家期貨公司地區總部,其中地區總部數量自廣期所設立后實現倍增,廣期所集聚效應日益明顯,期貨產業鏈逐漸完善。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也是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作為經濟大省和金融大省,在資本市場領域,廣東緊抓注冊制改革契機,全力推動優質企業上市融資,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成效逐步顯現。
自注冊制改革試點落地以來,廣東省新增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共181家,在全國排名第一,首發累計融資規模1922億元,總市值為1.35萬億元。2022年,廣東各類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融資1298家次、融資金額近1萬億元。
全面實施注冊制改革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進入了新階段,同時也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在高質量發展時代浪潮下,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搭建起資本與實體經濟溝通交流的平臺,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進一步推動資本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探索資本賦能實體經濟的新路徑。
共謀大灣區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成為重要抓手。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發展綠色金融已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如何推進綠色金融的高質量發展?綠色金融又如何助力大灣區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本次論壇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廣州金羊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李揚做題為“綠色金融引領大灣區發展”的主題演講。
期貨市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本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期貨市場的高質量發展。2021年,廣州期貨交易所掛牌成立,2022年12月,廣州期貨交易所首個品種工業硅期貨期權正式上市。下一步,為推動廣東建立完善期現聯動交易市場體系,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廣州期貨交易所將如何大有作為?
論壇上,廣州期貨交易所市場發展部負責人張鵬博士分享了題為“發揮期貨力量,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演講。
本次論壇上還進行了重要戰略協議簽署。廣州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有限公司與廣東南方財經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未來廣州金服將發揮其在信息、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支持南財控股的業務發展與品牌建設;南財控股將利用自身財經全媒體專業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財經數據資源優勢及人才優勢,以國際化、綜合化的財經全媒體服務優勢,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環境、提升金融集聚輻射,提升金融文化建設與品牌宣傳,推進金融信息化建設,深化金融交流與合作,不斷完善廣州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
此外,本次論壇還通過圓桌論壇的方式,邀請到中山大學、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中信建投期貨、玉禾田環境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金融機構與企業的專家學者和行業高管,圍繞“資本市場新機遇、自身高質量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議題分享行業前沿趨勢,碰撞交流觀點,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