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重960公斤的增城荔枝,經黃埔海關所屬增城海關現場檢疫合格后飛往荷蘭。“夏日高溫,荔枝在室溫下儲存24小時表皮就易產生褐變,因此荔枝出口對存儲條件、通關時效、物流運輸都有很高要求。”廣州市安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周細傳說,“海關開通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提供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隨到隨辦、即到即辦,為我們爭取更多‘保鮮時間’,更好拿下國際訂單。”
廣東省內海關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找準海關服務“三農”著力點,努力打好產業、市場、科技、文化“四張牌”,推動特色優勢農產品擴大出口,讓“土特產”變“金鑰匙”,助力鄉村振興。今年1—6月,廣東省進出口農產品178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6%,增速比全國高3.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17.9億元,增長23.9%;進口1166.4億元,增長14.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南方日報記者肖文舸通訊員陳琳游洪
擦亮“出口品牌”助企開拓多元市場
一枚風味獨特的咸鴨蛋,配上白粥,是五邑籍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對家鄉味道的記憶。“我們已經開始為中秋節備貨了。”開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余彩瑞說,去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3.6億元,出口近2000萬美元。今年訂單規模不斷擴大,成功開拓了新的海外市場。
新客戶所在國對生產企業注冊備案有哪些新要求?如何保證蛋制品快速出口抵達新市場?為解決企業面臨的這些問題,開平海關深入了解不同國家地區對蛋制品生產企業注冊備案的要求,協助企業申請國際認證。“我們為企業開通了進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綠色通道,實現出口零延時。”開平海關查檢科副科長利炎棋說,今年以來,該關監管出口蛋制品貨值超6900萬元,同比增長15.2%。
不僅在江門,省內海關著力打好“產業牌”,加強企業培育,對新申請出口注冊生產基地“隨報隨審”,加快推薦國外注冊登記,幫助企業取得準入資質;還安排專人“一對一”指導企業建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確保源頭達標、以質取勝。
其中,廣州海關全力支持創建出口農產品品牌,通過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等活動,強化對出口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的注冊登記和備案業務指導,支持地方培育出口品牌和專業龍頭企業,促進更多具有嶺南特色的“名、優、特”農產品獲得境外準入資質。
省內海關還著力打好“市場牌”,助力企業開拓多元市場,包括組織做好檢疫風險分析,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出口農產品境外通關問題;開展RCEP政策宣傳,指導企業用足用好關稅減讓等優惠政策;還支持粵港澳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和大灣區“菜籃子”建設,擦亮“出口品牌”。
強化技術服務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廉江是廣東省荔枝種植主產區之一。“海關指導我們引進新型冷藏保鮮技術,將荔枝鮮果貯藏期延長到30至40天,使得荔枝鮮味能夠更好地保留到國外消費者口中。”廉江良垌日升荔枝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盧亞金說。
品質是影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湛江海關選派動植物檢疫專家開展技術培訓,向企業解讀出口荔枝技術標準要求,同時“一對一”指導企業建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推動建設無疫生產點。今年上半年,湛江海關共監管荔枝出口4490.4噸、貨值8105.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3.6%、42.2%。
鰻魚出口也迎來旺季。在珠海,斗門海關與口岸海關建立聯合監管工作模式,并在企業的場地規劃、制度建設、質量安全管控和出口產品裝運等方面進行全流程指導,服務活鰻順利出口。“去年累計對日本出口鰻魚約1452噸,今年上半年已達到817噸,同比增長約27.5%。”珠海市鰻龍水產貿易有限公司經理蘇劍凡說。
這是海關強化技術服務,著力打好“科技牌”的生動實踐。此外,海關還通過深化部門合作,著力打好“文化牌”。海關總署廣東分署與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推進廣東農業外貿保穩提質八項措施,共同研究編制推動荔枝出口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還共建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樹立質量文化、品牌文化,提升產品競爭力。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