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身披杭州亞運會主形象色“虹韻紫”,以“潤澤江南”為外觀和內飾主題的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車長客”)正式下線。在杭州亞運會期間,這組列車成為賽事“直通車”,串聯起杭州與寧波、溫州、金華、紹興、湖州等亞運協辦城市。
(資料圖片)
中車長客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目前疾馳在我國各地的高鐵列車中約四成產自這家企業。今年以來,中車長客持續推出新品,同時加強技術研發,拓展市場,多措并舉鞏固企業在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的第一方陣地位。
推新品:產品譜系不斷完善
7月21日,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下線。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以技術創新實現了車內氣壓與溫度的自動調節,車廂內實現了5G+WiFi網絡的全覆蓋,個別車廂內部還設有智能交互終端,無障礙設計可為杭州亞殘運會運動員和特殊旅客乘車提供方便。此外,列車通過仿生學設計,大幅降低空氣阻力,預計節約能耗10%,配合輕量化車體和整體節能技術,單列車年均節電約180萬度。
4月27日,由中車長客研制的互聯互通雙流制市域列車在青島發布。目前我國軌道交通供電制式分為交流25kV和直流1.5kV兩種制式,其中交流25kV制式供電距離遠,適用于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直流1.5kV制式供電距離近,適用于城市地鐵和單軌列車。因為供電制式等不同,此前地鐵、市域鐵路列車通常不能跨線路運行。
中車長客的新產品不止于此,不久前,研制的我國首列多適應性中運量單軌系統車輛,同樣引發了業內的關注。該車輛采用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車輛自動喚醒、啟停、回庫等功能,其車輛可靈活編組,能滿足每小時0.5萬至2萬人的運能需求,適用于多樣化運用場景需求。中車長客在車輛研發的同時,還同步開發了與車輛配套的硬件系統。其中,大跨距無應力連續軌道梁橋、輕量化裝配式墩柱、小型集成化車站等產品,采用了全新的技術工藝,具有壽命周期成本低、多適應性等特點。
強研發:技術水平持續領先
磁浮軌道交通技術是當前世界軌道交通技術的“制高點”之一。不久前,由中車長客自主研制速度可達600km/h的高溫超導電動懸浮交通系統實現首次懸浮運行,在運行中,研發人員對超導磁體、直線同步牽引、感應供電及低溫制冷等超導電動懸浮交通系統的關鍵核心技術進行了充分驗證,這次懸浮運行也得到了國內專家和行業人士的肯定,標志著中車長客在磁浮軌道交通技術上再次取得新突破。
“高溫超導電動懸浮系統采用被動懸浮方式,無須主動控制,懸浮及導向間隙大,對線路的適應能力強,提速空間大,車輛應急運行能力強,安全性高。超導電動懸浮交通系統可成為超大城市間、發達經濟圈之間快速運輸通道的選擇,也可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提供支撐。”中車長客副總工程師兼磁浮研究所所長于青松說。
京張高鐵“復興號”智能動車組設計團隊也可以看作中車長客加強技術創新的一個縮影。京張高速鐵路是國家規劃實施的重點建設項目,為了一舉奪得京張高鐵車輛的“獨家”研發制造資格,中車長客大膽起用青年設計師,組建了京張高鐵“復興號”智能動車組設計團隊,在189人的研發團隊中,35周歲以下青年占比達到72%。
不到40歲的張國芹是“復興號”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的電氣設計主管。據張國芹介紹,設計團隊封閉辦公3個多月,僅車頭電氣系統就做了42套方案,設計各類系統1800多份技術規范,繪制5000多張結構圖紙。
搶市場:國內外市場齊發力
今年2月底剛剛攜新產品在巴西南美多式聯運展上與全球500家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同臺競技,5月初又在第三屆上海軌道交通技術論壇上推介磁浮列車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新產品,中車長客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段洪亮今年格外忙,“開拓市場需要持續捕捉市場動態,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
中車長客一方面繼續在國內市場深耕,同時還進一步加強與國際伙伴的合作,在國內外市場齊發力。
巴西國際鐵路裝備展覽會是南美地區最專業、規模最大的軌道交通博覽會,也是世界各國鐵路廠商展示最新技術、了解南美地區市場需求的重要平臺。2月28日至3月2日,巴西國際鐵路裝備展覽會在巴西圣保羅展覽中心舉辦,已經深耕巴西市場15年的中車長客拿出新產品和行業對手共同競技。
“我們在這次展會上發布了新一代無人駕駛地鐵、100%低地板輕軌列車、全球首列氫動力市域動車組等前沿產品,并介紹了‘智慧列車’全壽命周期服務系統,展示了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先進技術和系統化解決方案。”中車長客總體設計師姜柏洋說。
在國內市場方面,中車長客也保持著忙碌的生產狀態。今年以來,位于長春西郊的中車長客生產基地內一直保持忙碌的生產節奏。趕在“五一”假期前,中車長客為濟青高鐵制造的時速350公里復興號智能動車組下線,這些新車隨即就投入到了“五一”假期的運輸中。據了解,今年中車長客將陸續完成CR450下一代高鐵、新造高寒列車、武漢軌道交通列車等多個項目。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