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8月15日,首屆生態環保藝術節在徐匯區西岸藝術中心N館拉開帷幕。記者走進展廳,首先感受到的是,不同的藝術風格,有攝影作品、手工作品、裝置藝術、服裝作品、數字藝術等,它們或用廢棄的材料制作而成,或用設計畫面“呼喚”環保意識。據工作人員介紹,此次一共有表演藝術、裝置藝術、手工藝術三大藝術形式的11項生態文化藝術展出,它們將江南傳統文化、上海海派文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綠色低碳發展有機融合,希望向觀展者傳遞出生態文明理念,讓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更趨活潑,寓教于樂。
開幕式上,多種藝術風格進行了展示。本次環保藝術節的總策劃、總導演王力與詩人古岡聯袂朗誦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馬曉輝帶來了二胡曲《萬馬奔騰》,詮釋出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生物之靈……當一群小朋友邁著自信的步伐,走上舞臺,一下子吸引了現場觀眾的目光,這群來自潮童星的孩子們和超模劉星岐一同帶來了一場生態環保服裝秀。值得一提的是,劉星岐身穿的這件高定禮服全部是用廢布料拼接制作而成,小孩子們的衣服上也點綴有廢布料制成的設計元素,其中一些還融入了海派非遺的鉤針設計。據悉,這些作品來自于受邀參展的環保藝術家葉青,她也是WJX婉珺璽高級定制服飾品牌創始人、上海小囡Shxionán IP的締造者。此次葉青還邀請了PACC駐地傳承人海派鉤針編結傳承人林花和造型藝術家肖嵐,攜手共創了一件《青山綠水》手工裝置作品,呈現在展館三樓的展示區,作品用非遺編結工藝結合當代藝術表現形式,描繪出一幅河流從山間流下,穿過叢林、花草,最終匯入大海的畫面,以此呼吁人們保護美麗的天地山河。
參加開幕式海派華爾茲舞表演的嘉賓身穿一件特別的舞裙,它也是葉青帶來的《鏡之煥》高定禮服系列之一。這是一件可以三穿的裙子,由一件小披肩、一件半身紗裙和一件旗袍式吊帶裙組成。當三件合穿時,它是一件晚禮服;去掉小披肩后,它是一件舞裙;單穿時,它又是一件海派旗袍。葉青介紹說:“這是我們想要傳遞的一種理念——少即是多。環?;蛘吖澕s不止是在事后,其實在我們的消費過程中,也可以實現,而且這套禮服本身也是由廢布料,通過不同的立裁設計制作而成。我們每年都會收集這些廢布料,然后重新進行‘二創’,希望打破大家對廢布、廢料的刻板認知,傳遞出‘用廢料做出的東西依然可以達到高定的水準,是非常精致的’這樣的理念。”
與葉青一樣,此次參展的環保藝術家們還帶來了很多讓廢料“煥然一新”的作品。剛走進展廳的時候,記者就被一只一半白色一半黃色的“大黃鴨”吸引住了,它來自于藝術家袁隆,是由回收的塑料瓶、回收的塑料玩具和鋼組合而成。這件作品用大眾熟知的“小黃鴨”形象,吸引和呼吁公眾關注環保問題。據了解,這件作品中的塑料瓶回收自4000多個上海本土家庭。藝術家希望通過作品向更多的家庭傳遞出環保理念,尤其是讓日常生活中的“親密伙伴”不再是環境的負擔。此次,袁隆還帶來了兩件裝置作品,也在展廳的三樓,分別是用rPET材料,經過3D打印技術生成的“可持續共鳴體”和營造園林氛圍,呈現水循環系統的作品——亭Ⅱ。其中,記者被“可持續共鳴體”作品上出現的一個個芯片造型吸引了,據介紹,觀展者可以用手機靠近“芯片”,就可以鏈接到一個“聲音庫”,能夠聽到他們收集到的,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對環境保護的“呼吁之聲”。在現場的展示板上,還有一個聲音收集的二維碼,觀展者可以掃碼,選擇一個環保問題,并錄制自己的回答,聲音將上傳至聲音庫,并有機會被更多的人聽到。
除了這些吸引人的裝置藝術和服裝藝術之外,現場記者還注意到一位爺叔夏德初。他在展覽現場帶來了一批自己用易拉罐創作的裝飾畫,展現了各類植物、花草、動物形象,吸引了不少人駐足拍照,還有家長詢問能不能教孩子做這個。夏德初說:“當然可以,我平時也會在街道社區里開公益課,這個比較容易上手,用廢棄的易拉罐、廢棄的圓珠筆芯、中性筆芯就可以實現?!碑敱粏柕綖槭裁聪氲揭鲞@個時,夏德初說:“我以前也是生態系統的,現在退休了,想找一點感興趣的事情,就看到廢棄的易拉罐,想著丟了也就丟了,不知道能不能‘變廢為寶’。我以前沒有專業學過畫畫,退休后去了老年大學,在那里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慢慢開始研究這個。后來發現當你沉浸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會忘記時間?!庇浾咭沧⒁獾?,在談及易拉罐畫的時候,夏德初的眼睛里充滿了光。環保理念已經深入到他們的生活中,而且不只是作品“變廢為寶”,也讓他們的生活更加有意義。
據了解,此次展覽將持續到8月18日,期間,現場還將有一些特色的互動活動,比如藝術家葉青將在現場針對親子家庭,開設海洋環保主題的非遺盤扣制作體驗活動,幫助小朋友認識海洋多樣性。正如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唐家富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的:“以生態環保藝術節的形式慶祝首個全國生態日,就是希望通過生態環保與文化藝術融合碰撞出燦爛的火花,以活潑新穎、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和內涵豐富的藝術元素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激發人們的感情共鳴和深入思考,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從節水節電、垃圾分類、舊物利用等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做綠色生活方式的推動者、踐行者和享受者,從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p>
(文章來源:周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