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證實,在人為原因導致的氣候變化和地球變暖情況下,干旱、強降雨和洪水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確實在更頻繁地發生。
3月13日發表在《自然-水》(Nature Water)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過去八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在此期間嚴重干旱和強降雨事件的發生頻率變得更高。同時,全球變暖正在擴大這些極端事件的范圍、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并且比自然氣候模式產生的影響更大。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13日報道,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數據,在2015年到2021年期間,極端干旱和強降雨降雪事件的發生頻率為每年4起。而在2015年之前的13年中,這種極端天氣事件平均每年發生3起。研究指出,因為在干旱事件中,溫暖的空氣會導致更多的水分從地表蒸發。同時溫暖的空氣也可以容納更多的水分,從而引發極端降雪和降雨事件。
美國宇航局水文學家兼該研究合著者馬特·羅德爾(Matt Rodell)說,“全球變暖將導致更嚴重的干旱和雨季,影響世界各地的人民、經濟和農業。監測水文極端事件有助于幫助我們未雨綢繆,減輕其帶來的影響。”
羅德爾表示,過去研究人員根據氣候模型預測,全球變暖會導致出現更多的極端天氣事件,但這種根據氣候模型做出的預測很難被證實。現在,他們利用NASA的重力恢復和氣候實驗(GRACE)以及衛星的觀測結果,提供了“無可爭辯的”證據,表明全球氣溫變暖正在增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概率。
衛星通過地球重力場的精確測量來檢測陸地上的蓄水異常,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積雪、冰和土壤水分。科學家們將當前蓄水量數據與長期平均值進行比較,可以繪制出異常變化的地圖,并確定陸地上的儲水量在哪里增加或減少。羅德爾正是利用這種方式,并與NASA的水文學家Bailing Li博士通過一種算法,識別出了在一段時間內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的至少16%的地區。
研究參與者之一,氣候科學家丹尼爾·斯溫 (Daniel Swain) 稱,利用雨量計數據、氣候模型和樹木年輪進行研究,更好地證明了氣候變暖是如何影響極端干旱和強降雨降雪事件的。他表示,觀察到的最極端的水文事件發生在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份,這可能并非巧合。
研究發現,潮濕或干燥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平均會持續約5到6個月。其中,70%左右的極端天氣事件持續了6個月或更短時間,另有10%持續了一年或更長時間。在全球范圍內,干旱事件比強降雨降雪事件發生頻次多10%。且強降雨事件往往發生在赤道附近,而干旱事件則較多發生在中緯度地區。
過去20年來最極端的天氣氣候事件發生在2019年,一場強降雨席卷了整個中非地區。維多利亞湖的水位因此上升了一米,導致周邊地區發生洪水。羅德爾表示,在他們的觀察中,這個事件的強度是任何其他潮濕或干燥事件的三倍。
2015年至2016年南美洲東北部發生的一起短暫但破紀錄的干旱,是觀察到的最強烈的干旱事件。近年來還發生了另外三場嚴重的干旱事件,包括巴西和美國西南部的干旱以及最近歐洲各地的干旱。許多極端干濕事件,包括非洲中部的洪水、巴西和美國西南部的干旱,在2023年仍在持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