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如詩如畫的“海上春耕圖”,正帶著漁民對今年好收成的企盼,在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海域鋪展開來。
“現在這個時候,最適合海膽分苗,在每年二、三月份的海水養殖管護期下苗,到了夏天預計能收獲1萬多斤的海膽。”在長海縣大長山島鎮楊家村的海上養殖區內,村民王富強和工人橫跨在網箱之間檢查近期投放的海膽苗,一邊清理網箱附著物,一邊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王富強承包了74畝海域,用來養殖生蠔和海膽。他像照顧孩子般精心呵護這塊海域,如今每年的產量可達到50萬斤,利潤50至60余萬元。
近年來,大連持續推進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全力打造“藍色糧倉”,僅長海縣已創建16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涉及海域面積近20萬畝,占全國10.4%。
海洋牧場普遍采取人工魚礁進行養殖,在選定的海域內,用網箱圍出適合海膽、牡蠣等海產品生長生活的環境,再投放苗種,讓它們自然生長繁殖。春耕期間,采購苗種、餌料等需求旺盛,養殖設施也往往需要更新改造,資金“大出大進”的環節很多。
“關鍵時刻,是農行幫我渡過了難關。”王富強一邊把海菜、裙帶菜加工成的餌料拋撒到海里一邊說,“以前我們大多通過民間拆借解決資金問題,如今不用抵押,也不用擔保,憑借信用就可以獲得貸款,放在以前真是不敢想象。”
原來,今年初,農行長海縣支行通過上門走訪得知王富強的資金缺口,第一時間開辟“綠色通道”,快速完成調查、審批流程,不到一周時間,就以較低的利率發放了20萬元的信用貸款,解決了他的資金難題。
“等到5月份,就該播牡蠣苗了。海上‘造田’的先進技術、優質苗種,再加上銀行的資金支持,今年的日子真有盼頭!”王富強充滿信心地說。
農業銀行大連分行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豐富特色農(漁)業產品線,以“一地區一產業一方案”對接各地農業產業需求,先后創新“大連櫻桃貸”“長海牡蠣貸”等區域特色服務方案和“漁船貸”“農貿貸”等貸款產品,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保障海洋牧場的“春播”“種苗”平穩有序開展,助力當地海水養殖企業和農戶“向海圖強”之路越走越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