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國不顧多方反對,執意要求三星,臺積電,聯發科等企業停止向華為供貨,9月15日,禁令正式生效,華為陷入了無芯可用的尷尬局面,在當時記者發布會上,余承東無奈的表示:“現在的華為沒有Plan B!”
時至今日,距離華為被斷供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然而戲劇性的是,在這場波及眾多企業的爭鋒中,華為還沒亂,一些人此刻卻再也坐補住了。
那么,在這短短的一個月里,究竟都發生了什么?
華為手機,路在何方?
華為手機在年初的銷量很好,根據2月的Q2顯示,華為和三星分別占據了20%的全球市場。但現在由于禁令,華為當前無法找到可以為自己代工的芯片廠,而與之相對的,是華為的儲備芯片數量捉襟見肘,如果在今年沒有確切的Plan B,未來可以說十分堪憂。
首先,智能手機的市場很大,以歐洲市場為例,歐洲曾經是華為的重點客戶,但現在已經被小米搶去了風頭。小米在今年第二季度歐洲出貨量同比增長了65%,市場占有率已然高達到16.8%。得益于歐洲市場的拓展,在第二季度的財報中,小米驕傲的宣布:股價重新漲到20港元以上,總市值也在今年8月超過了5000億港元。
海外市場受挫,華為很可能會將精力放在國內,但問題是——國內的競爭也許要更加慘烈。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在這十多年里國內有許多手機品牌,比如金立,酷派,樂視等等,還有來自海外的黑莓,HTC等等,它們都曾風靡一時,但最終在激烈的商海沉浮中被淘汰。如今國內手機市場已經展現出鼎立之態:以2020年8月的數據來看,華為,三星,ov,小米占據了大頭,其余則是蘋果,三星和一些其他品牌。
所以華為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目前現有的芯片備貨能不能制程出貨?我們可以看到當下國內的高端旗艦機基數最大的還是華為和蘋果,小米和OV等牌子暫時沒有這個能力。而在這個月的14號,蘋果已經發布了最新的iPhone 12,并在16號開啟了預售。盡管一堆網友吐槽蘋果取消了充電器,價格漲幅夸張等等問題,但“真香”的人明顯更多:
在10月16日晚上蘋果iPhone12正式開售之后,蘋果官網就出現了擁擠的情況,部分用戶甚至無法訪問,到了晚間時間,就出現了提示“目前不接受預約購買”,并且提醒將在 2020 年 10 月 24 日上午6: 00 重新開放預約購買。現在第一批iPhone12已經售罄,還有一堆顧客在焦急的等待第二批。畢竟這是蘋果第一款支持5G網絡的iPhone,很多國內用戶已經等待了很久。
當前國內唯一能和蘋果相提并論的高端機就是華為,而且預計華為也會在本月推出新機Mate 40。此前資深分析師黃海峰的估計,目前華為麒麟9000芯片的備貨數量應該在1000萬片上下,當然了實際數字屬于行業機密,具體數量是不能確定的。但問題是,即便真有1000萬臺Mate 40,在面對著海外和國內的龐大用戶基數面前,還是顯得有些寒酸。所以華為Mate 40的市場份額和發售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缺貨,價格上浮等不利因素都會逐一顯現,想要買到,也許只有靠搶了。
供貨數量一旦不足,價格就會水漲船高,搞不好會達到一個大多數人都無法承受的數字,那個時候,還會有現在這么多的用戶去支持華為嗎?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極為激烈,其他品牌又會不會乘此機會做些文章呢?oppo,vivo,小米等公司已經在著手準備,很快就能將華為所產的空缺給不上。所以未來如何這些都是說不準的,但對華為來講,這是亟需正面的難題,那就是如何做好Mate 40的宣傳和后續服務工作。而現在又有消息聲稱華為已經在計劃賣掉榮耀,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華為的移動消費業務都不容樂觀。
覆巢之下,亦無完卵
說完了手機業務,再來說移動配件方面,目前的局面是——大家都不好過。
從9月15日,禁令生效的當天,國際半導體協會就公開表示,美國政府的做法是非常片面且不負責任的,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切不可搞商業霸權、惡意制裁的卑劣手段,華為日子過的難受,其他半導體企業也坐不住了,明里暗里都在進行著反抗:光刻機巨頭ASML以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來表明姿態,而歐洲芯片巨頭英飛凌干脆直接表示其核心部分的技術知識產權與美國無關,新的禁令不會影響向華為供貨。臺積電、高通、聯發科、中芯國際、英特爾、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華為的合作伙伴,都表示斷供華為將給自己的業績造成很大的影響,正在向美國申請繼續供貨華為。
盡管美國人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方說擴大英特爾在臺積電的訂單,扶持三星在歐洲的市場等等,但這些都無異于杯水車薪。以內存大廠美光為例,在近期公布的第三季財報中,美光凈利潤為8.40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8.23億美元相比下降78%。對此,美光CEOSanDisk無奈的對此表示,因為受到禁令影響,美光失去了華為這個大客戶,損失高達2億美元。與之類似的還有臺積電,TDK等,由于禁令造成的損失一樣極為慘重。
所以從上述材料中,我們不難看出,美國人執意打壓華為,本質上就是為了一己之私,破壞了全球芯片供應鏈的平衡,造成行業利益的巨大損失。大家都是生意人,都想安安穩穩的賺錢,而如今因為美國的霸道行徑,大家都掙不了錢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和美國人慢慢耗,看誰才能在這場風波中堅持的更久。另一方面,我國正在大力扶持芯片相關產業,紫光,長江,中芯國際,中科院等企業或機構正在加班加點的實現“去美化”。
簡單來講,我們要做的就是“放棄幻想,堅持斗爭”,即使這一次美國人因為承受不住多方面的壓力選擇妥協,他們以后也會找其他理由來打壓華人企業,此前的中興,大疆,現在的華為,字節跳動,都是中美科技對抗的“橋頭堡”,相信華為一定能挺過這場難關!
標簽: 華為斷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