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寬帶技術的突破,正在聯接起世界上最偏遠的角落。近年以來,浙江移動在舟山海域試點“衛星寬帶”業務,只要在出海船舶裝上一個小型的白色“鍋蓋”,海上的漁民就可以通過這個衛星地面接收器,連上衛星寬帶,聊微信、刷短視頻甚至直播賣海產等。
舟山的故事只是縮影,一張宏大的衛星寬帶網絡正在籌備。2020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之際,一家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國資牽頭的衛星互聯網運營公司開始籌建。
來自“航天系”、電信運營商的多名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證實,2020年初,政府已下發文件,擬成立“中國衛星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業內稱之為“國網”或“星網”,對應的星座計劃代號為“GW”。
據國際電信聯盟(ITU)披露文件,2020年9月,中國以“GW”為代號申報了兩個低軌衛星星座,共計12992顆衛星。一名從業十幾年的衛星物聯網行業人士向財新記者解釋,“GW”即“國家衛星網絡”的簡稱。
“中國做衛星互聯網已經慢了,別人都開始跑了,我們也不能再等了,畢竟軌道和頻率資源都是有限的。”一名衛星互聯網研究人員對財新記者稱。截至11月底,為構建衛星互聯網網絡,馬斯克的星鏈項目已經將904顆衛星送上軌道,并在北美推出了測試版服務;英國老牌玩家OneWeb也已經發射了74顆衛星;而中國發射的相關衛星屈指可數。
在大眾媒體上,衛星互聯網往往被有意無意地與6G聯系起來。目前,各國都在積極推進6G研究,市場甚至猜測美國很可能直接跳過5G發展6G。不過,國際標準組織對6G愿景尚未進行系統規劃。不少聲音認為,作為下一代的通信標準,6G可能會在5G基礎上集成衛星網絡,實現天地一體的覆蓋。中國在衛星互聯網上加大力度,亦為未來可能的競爭作準備……
標簽: 衛星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