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氣候寒冷,氣溫最低時達零下40,可以說是呵氣成冰。我們經常要到室外工作,面臨極寒溫度的考驗,有時雪下得比較厚,走起來凍手凍腳。當使用石墨烯發熱產品,手套、圍巾和襪子等,迅速就感到溫暖了,特別是將凍僵后的手放進手套里,一分鐘以內就暖和起來;將這種發熱產品用于室外設施,還可以保障設備順利運行。”2月17日,在北京市委宣傳部聯合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組織的“科技冬奧企業行”大型主題活動——石墨烯加熱技術應用中,一位張家口崇禮冬奧核心區的工作人員通過視頻向記者表示。
那么,在北京冬奧會中,石墨烯技術如何做到迅速加熱,溫暖如春?
只見工作人員將一塊由石墨烯柔性發熱材料AIHF艾弗制成的“布”先是用剪子剪了幾道,然后揉成一團放入水中,拿出后插上電,居然這塊“布”還能導電,而且檢測儀器顯示,其加熱性能絲毫未減。這一幕是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孵化企業——北京創新愛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ka愛家科技)工作人員在現場所演示的。
據了解,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的支持下,愛家科技承擔了科技冬奧“低溫環境石墨烯智能發熱產品及熱力保障應用”重點課題專項研發工作,如今實現了課題成果在北京冬奧會上的應用轉化。
據了解,石墨烯是目前導熱系數最高的材料,在通電的情況下,由碳分子團之間相互摩擦、碰撞產生熱能,熱能又通過遠紅外線以平面方式均勻地輻射出來,可以很好地被人體接受,產生由內而外的溫暖。
“為服務和保障本次冬奧會,我們采用了全球領先的石墨烯紡織物柔性發熱材料。這是一種以紡織物形態、兼具卓越發熱效能及高效能量轉化的新型材料,針對冬奧會,進一步升級并研發了第二代石墨烯紡織物柔性發熱材料,擺脫對基材的依賴,用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分散液輔助工藝加工,做成了一塊能夠發熱的‘布’。這一創新性的技術讓石墨烯紡織物柔性發熱材料擁有出色熱傳導性能的同時,還兼具普通布料所具備的耐水洗、柔軟、輕薄舒適和耐用等優勢,可反復水洗、揉搓和剪裁,而不會影響功效。”中國航發石墨烯材料冬奧專項項目負責人、愛家科技董事長陳利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
此次北京冬奧會提供保障的石墨烯發熱技術及產品,已全面通過驗證,從服裝服飾、冬奧特許商品、加熱座椅、地毯、賽場專業設備低溫保護等多方面,實現了石墨烯低溫柔性發熱保障功能,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成功應用在多個品類項目,為“科技冬奧”“低碳冬奧”貢獻一份科技力量。在晶瑩的冬奧冰雪中,散發出石墨烯的科技溫度。
陳利軍表示,“我們用這種材料制作成石墨烯加熱冰墩墩暖手寶、石墨烯加熱服飾、石墨烯加熱云轉播包等產品,作為愛家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型石墨烯熱管理材料,不僅為冬奧會提供安全舒適的熱力保障,也彰顯出我國科技企業不斷提升的自主創新能力。”
冬奧會開幕以來,除了冬奧服裝之外,受到全民喜愛的冰墩墩,也有石墨烯技術的賦能。2020年11月11日,石墨烯冰墩墩暖手寶,獲冬奧組委批準上市,石墨烯冰墩墩暖手寶具有45、55兩檔溫度調節,科技加持的冰墩墩,不僅萌萌的,還能給你溫暖。石墨烯技術在冬奧會特許商品的首次應用和嘗試,也讓冬奧特許商品充滿科技感。
本屆冬奧會能夠坐在家中觀看到精彩的比賽,離不開云轉播技術。在冬奧場館和比賽現場極低溫環境下,為解決云轉播設備低溫環境正常工作的難題,科研人員研制出石墨烯低溫保障方案,應用石墨烯柔性發熱織物材料的云轉播背包(含有石墨烯加熱層、保溫層),可以瞬間產生50的升溫,配備低溫電池,以保證在零下20環境下,云轉播設備既可方便攜帶、輕量出行,又能有效應對低溫挑戰。
陳利軍表示,未來,石墨烯柔性織物低溫環境智能發熱技術還將在汽車熱管理系統、低溫環境特種加熱服裝服飾、醫療健康裝備等領域大有用武之地。他們會努力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全民共享應用在冬奧中的“黑科技”成果。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標簽: 溫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