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月21日,北京醫保局印發《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京醫保發〔2022〕7 號),將門診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 項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內。
從納入價格來看,16 項輔助生殖技術價格均沒有變化,表明輔助生殖技術此前定價較為合理。此次納入甲類醫保報銷范圍的輔助生殖技術共有16 項,其中包括2 項IUI(人工授精)技術(精液冷凍復蘇、宮腔內人工授精術)、1 項二代IVF 技術(卵母細胞胞漿內單精子注射)和3 項三代IVF 技術(胚胎單基因病診斷、染色體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囊胚/卵裂球/極體活檢術)。價格方面,16 項技術價格均無調整,表明此前輔助生殖技術定價較為合理。
本次納入技術范圍覆蓋8000-10000 元治療費用,占單周期治療費用約23%。此次納入的16 項輔助生殖技術覆蓋了約8000-10000元的治療費用(不包括三代技術),單周期治療費用約35000-45000元(不包括三代技術),按中位數計算,醫保報銷費用約占單周期治療費用23%。此外,此項政策適用于北京市共15 家公立和民營醫保定點輔助生殖機構。
參考海外經驗,補貼政策將顯著加快輔助生殖技術滲透率。參考澳大利亞經驗,2004 年和2010 年澳大利亞政府對IVF 補助政策實施過兩次調整,2004 年規定達到報銷門檻的患者可報銷80%IVF 治療費用,2009 年政府調低了報銷比例。以2003 年和2009 年為界,2000-2003 年澳大利亞IVF 周期數復合增速為6.77%,2004-2009 年復合增速為9.92%,2010-2020 年復合增速4.87%,可以看出政府補貼政策對IVF 周期數的增長具有明顯的作用。我們認為,此次北京將部分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表明了政府對生育支持的重視程度,未來輔助生殖技術有望在更大范圍內獲得支付端的支持,行業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相關標的:錦欣生殖。
盈利預測:輔助生殖行業增長態勢良好,發展前景廣闊,且適合連鎖化經營,公司作為國內輔助生殖領先者,商業模式優秀,在品牌、平臺、人才方面具備優勢,未來市場占有率有望持續提升,長期增長潛力十足。我們預測公司2021-2023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7/4.94/6.12 億元,同比增長22.15%/60.58%/24.02%,對應攤博后每股收益分別為0.12/0.20/0.24 元,對應PE 分別為72X/45X/36X,給與“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重大醫療事故風險;并購整合風險;行業政策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反復。
(文章來源:太平洋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