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建議,要促進民營企業深入參與社會公益慈善。
3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小米公司獲悉,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提交了四份建議,分別有關建設新能源汽車碳足跡核算體系、加快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民營企業深入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和進一步加強電子廢舊物循環利用。
在“促進民營企業深入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建議”中,雷軍提到,相關部門應該激勵和指導民營企業進一步找準慈善需求和自身優勢的結合點, 積極發揮更大作用;以服務促監管,幫助民營企業創新行業模式,提升公益效率,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具體而言,雷軍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適度放寬企業基金會注冊門檻及業務范圍限定,幫助企業提升從事公益事業的專業化水準。近年來,民營企業對公益慈善事業的參與、投入意識和熱情都不斷高漲。注冊企業基金會是民營企業長期、穩定、專業地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有效路徑之一。
他建議,出臺更加系統、具體的政策文件,持續鼓勵民營企業主體以開展社會捐贈、設立慈善組織等多種形式更加深入、更有規劃的參與公益慈善事業。適度放寬企業基金會登記注冊條件,提供技術指導與合規咨詢,精簡、暢通注冊流程和渠道,將問詢評估、實質審核及形式審核等環節審批時間縮短至3-4個月左右。適度放寬對企業基金會業務范圍的限定,除扶危濟困外,鼓勵民營企業投入教育、科研等領域建設,并予以集中的業務指導。從重視“入口監管”轉向強調過程和結果管理,深化“放管結合”。
第二,制訂三至五年服務改革方案,強化對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的專業指引與服務。建議不斷提升“放管服”水平,除日常監管外,豐富相關職能部門的服務內容和形式。
一是研究制定未來3-5年內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的服務改革方案,并出臺服務細則,制定服務清單,加強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的專業性、積極性;二是推動職能部門服務多元化,建議搭建相關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全流程的統籌指引和項目信息披露,指導民營企業“怎么干,往哪兒干”,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運轉效率;三是完善公益慈善社會價值評價體系,對有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進行重點表彰,樹立典型案例,建立正向評價機制,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的獲得感,在全社會營造積極向善的輿論環境。
第三,探索新型捐贈方式,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公益創新。他建議,在政策層面探索新型捐贈方式,特別是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提供科技、醫療等專業服務捐贈。同時,在法律層面完善對非貨幣財產無形資產捐贈的認定,出臺部門法規和地方條例,尤其對科技服務捐贈、代碼捐贈、知識產權、股權捐贈等無形資產的捐贈行為和價值認定予以細化和明確,并持續優化捐贈程序。
他也提到,在捐贈行為之外,應該建議鼓勵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公益創新,充分發揮專業能力和創新動能,主動提供“非捐贈公益服務”,在主業產品或服務中充分體現社會價值;同時提供更具前瞻性政策指導并形成具體的工作流程,協助對接公共服務體系,引導民營企業在鄉村振興、應急救災、無障礙服務等眾多領域持續貢獻更大力量,創造更深遠價值。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