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寶坻區優化營商環境十二條措施》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會上,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漢達介紹,一直以來,京津中關村科技城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在京津之間厚植發展沃土,努力建設一流的營商環境。
打造“一中心、三平臺”,構建“一站式”產業服務體系。以綜合服務中心為載體,科技城進一步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區。該中心已服務45家企業150余次。目前,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已逐步與京津冀高校進行鏈接。在平臺牽引下,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與華北電力大學自動化系研究生校外培養基地簽署聯合實驗室,福斯特(天津)電氣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共建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實現產學研無縫銜接。
為讓金融活水持續澆灌經濟之樹,科技城以ZLINK+科技金融超市為載體,向企提供融資支持。ZLINK+科技金融超市已與約30家資方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達8000萬元。此外,還建設了京津中關村孵化器,為智能裝備制造類產業垂直領域提供創新創業服務,有效鏈接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創新孵化與產業轉化”的緊密融合。
構建京津冀協同合作模式,實現利益共享。科技城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形成研發孵化在北京、生產制造在寶坻的“中關村寶坻模式”。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光環新網落地科技城,緩解了北京的能源結構壓力。在新能源與新材料領域,以博宇半導體、合眾匯能為代表的細分行業領軍企業落戶科技城,為京東方等北京龍頭企業提供上游配件產品支撐。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以瑞科恒業、波森商用車、聯恒工業等企業落地,為北京的整車裝配提供零部件支撐。在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北京中關村醫療器械產業園在科技城建設醫療器械產業分園,成為科技城引入的第一個中關村專業園區。同時,科技城已實現國高新企業資質互認。通州區北京天龍鎢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體搬遷至科技城,其企業所有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資格通過政策改革在天津持續,有效推動區域合作向實質化方向邁進。此外,科技城還會定期組織產業沙龍、企業路演、企業家俱樂部、社會新階層等活動,深入行業資源鏈接。
定制化為企服務,打造營商環境“金名片”。在德國波森商用車項目前期落地的過程中,面對企業因廠房再擴大,審批手續全部推倒重來的情況,科技城建立“21人對1人”的微信服務群,各部門齊步走,每一步都拿出最優方案,幫助企業跑贏時間。同時,聯動各部門優化服務專班,實現拿地即開工。德國波森商用車公司和中冶邁克公司在競得掛牌地塊后,科技城為企量身定制專屬落地方案,在規劃、住建、人防、水務、供電等相關單位的推動下,兩家企業僅8個工作日就取得了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實現“拿地即開工”,創造了寶坻區工業項目最快開工速度,刷新了科技城產業用地項目最快服務速度。
搭建城市配套資源,增強區域軟實力。以城聚人、以人聚產、以產興城,是科技城的發展邏輯。從人才最關心的住房問題入手,科技城配備人才公寓,讓來到科技城扎根的企業員工既有創新創業的氛圍和發展空間,又有舒適放松的居住環境。在優質教育資源配備方面,天津市南開中學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校區完成土地征轉,預計實現年度開工建設。在拓展生態空間體系上,科技城已累計開工建設約20余公里市政道路、3座街區公園和約3公里的城市濱水公園,近4公里的濱水生態廊道,打造優美的周邊環境,為城市路網建設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京津通勤便利化中,寶坻區規劃設計了從寶坻南站到科技城的快速自動駕駛公交系統,將實現從寶坻南站到科技城的無障礙接駁,進一步為打造“人才高地”添翼。
(文章來源: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