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導讀:
(資料圖)
輕量化推動下,一體化壓鑄有望顛覆傳統汽車生產工藝,市場空間廣闊,先發布局的上中下游參與者有望充分受益,迎來快速發展。
摘要:
一體化壓鑄加速滲透,推薦具備優勢地位的賽道龍頭。預計具有先發布局優勢的上中下游廠商將持續加強合作,逐步搭建起穩定生態,建立深厚行業護城河。未來隨著一體化壓鑄市場快速擴容,先發布局的上中下游廠商將共享紅利。推薦標的拓普集團、愛柯迪、瑞鵠模具,受益標的文燦股份、廣東鴻圖、旭升股份、立中集團、力勁科技、伊之密。
一體化壓鑄將免去傳統“沖焊”環節,應用范圍將由車身底盤逐步延伸至整個白車身。一體化壓鑄的本質即通過先進的真空高壓壓鑄工藝實現多個鋁合金零部件的一體化成型,可對傳統“沖壓”、“焊接”
環節進行替代。理論上除外覆蓋件、部分懸架件以外的白車身部分均可應用一體化壓鑄,包括車身結構件、座椅骨架、車門/尾門框架等。
此外,新能源車殼體產品亦可應用一體化壓鑄,技術成熟度更高。目前率先實現一體化壓鑄的結構件為車身底盤,包括前車身總成與后地板總成,預計未來向中地板總成、車門框架、副車架、下車體總成、A 柱及B 柱、座椅骨架及整個白車身逐步滲透。
核心壁壘體現在設備與模具、材料及工藝設計三方面。材料壁壘:
一體化壓鑄材料需為具備高流動性的免熱處理鋁合金。設備壁壘:一體化壓鑄件的投影面積更大,壓鑄機需要更大的鎖模力防止模具脫落,通常規格在6000T 以上。工藝設計壁壘:一體化壓鑄過程中易出現金屬液流紊亂、排氣困難、冷卻回縮、強度難協調等問題,產品良率難以保障,需以更精密的工藝設計做支撐。工藝設計的改良與進步需通過大量的缺陷識別與試錯修正工作來實現,因此具有先發優勢的廠商有望依托自身在工藝設計端的積累建立起深厚行業護城河。
產業鏈迅速跟進,國內廠商布局領先。上游材料參與者包括鎂鋁、萊茵菲爾德、立中集團、上海交大、廣東鴻圖等,預計初期與先發布局廠商實現合作綁定的材料供應商將具備較強需求粘性。上游設備端參與者包括力勁科技、伊之密、海天金屬、瑞士布勒等,預計一體化壓鑄設備供不應求的局面長期存在,國內龍頭將快速成長。中游Tier1 參與者包括文燦股份、拓普集團、廣東鴻途、愛柯迪、旭升股份等,預計未來供應格局為短期整車廠與Tier1 共同參與,中期Tier1主導,長期回歸自建產線。下游參與者包括特斯拉、蔚來、小鵬、高合、沃爾沃等,預計未來發展趨勢為特斯拉持續引領,新勢力積極跟進,傳統車企緩慢轉型。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一體化壓鑄技術發展不及預期;原材料漲價風險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