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25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提出,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并探索社會資本投資新模式,助力能源電子產業發展。
《意見》提出,到2025年,能源電子產業年產值達到3萬億元;到2030年,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5G/6G、先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能源領域廣泛應用。
《意見》指出,要開展多層次融資對接活動,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精準性、針對性和匹配度。綜合運用信貸、債券、基金、保險等多種金融工具,加大對能源電子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機構立足職能定位,聚焦主責主業,規范開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助力能源電子產業發展。
同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各類產業基金,為能源電子產業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研究設立能源電子領域多元化產業投資基金,探索社會資本投資新模式。并推動完善光伏發電等價格形成機制,研究制定儲能成本補償機制,提高新能源投資回報率。
《意見》要求,引導太陽能光伏、儲能技術及產品各環節均衡發展,避免產能過剩、惡性競爭。推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等領域重點突破。
加強新型儲能電池產業化技術攻關,研究突破超長壽命高安全性電池體系、大規模大容量高效儲能、交通工具移動儲能等關鍵技術,加快研發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氫儲能/燃料電池等新型電池。
《意見》還強調,開展多元化“智能光伏+新型儲能”試點示范,打造一批提供光儲融合系統解決方案的標桿企業。加快功率半導體器件等面向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領域推廣。
在支持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方面,《意見》要求,提升能源電子產品在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水平。面向“東數西算”等重大工程提升能源保障供給能力,建立分布式光伏集群配套儲能系統,促進數據中心等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
《意見》還指出,加強面向新能源領域的關鍵信息技術產品開發和應用,主要包括適應新能源需求的電力電子、柔性電子、傳感物聯、智慧能源信息系統及有關的先進計算、工業軟件、傳輸通信、工業機器人等適配性技術及產品。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