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奶業已經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乳業之間的爭奪也進入下半場。
日前,各家乳企的三季報成績單出爐,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就三季報來看,整個乳業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這也預示著接下來企業之間的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
(資料圖)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從目前到之后的一兩年來看,乳制品行業和奶粉行業仍然具有一定的消費剛性。大多企業在新一季度的戰略有所調整。另一方面,即將進入年底,迎來乳品消費旺季,乳品行業消費市場趨勢在這一階段內被看好。
競爭加速
隨著10月過去,三季報的業績披露也戛然落幕。
根據Choice數據,目前A股有30家乳業概念股,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6家盈利、4家虧損。其中,貝因美、妙可藍多、均瑤健康的營收增幅表現亮眼,分別為45.78%、21.78%、20.62%。
其中,“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1月~9月營收為38.29億元,同比增長21.78%;凈利潤為1.44億元,同比增長0.21%。陽光乳業1~9月營收為4.24億元,同比減少9.54%;凈利潤為9258.83萬元,同比減少13.61%;皇氏乳業前三季度實現由虧轉盈,凈利增長達220.2%。
對于此次乳企成績單,乳業人士王拓(化名)認為,雖然大多數乳企為盈利的狀態,但各企業之間數據還比較懸殊,凈利潤在幾十億元以上的企業有幾家,還有一些凈利潤不足一億元的企業。
“究其原因,一方面,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乳企所用的原料價格出現上漲,這導致企業凈利潤同比下降。另一方面,當下市場競爭壓力變大,乳企投入的市場費用也有所增多。”王拓表示。
基于三季度成績單,各家乳企也對新一輪的戰略進行了調整。
伊利股份董秘邱向敏在三季報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目前伊利已經開始積極備戰春節旺季,預計四季度收入有望達到兩位數以上增長,同時全年利潤率不下降目標不變;光明乳業黨委書記、董事長黃黎表示,接下來將在新鮮品類上聚焦重點區域,建立標桿市場,進行重點品牌的高頻投放,繼續提升重點產品品牌力。
“即便一些乳品企業的業績增幅沒有達到資本市場的預期,但總體來說,乳品行業仍然保持相對較好的增長態勢,這也就造成在經歷了一次次跌宕后,逐步出現恢復性的回升。”宋亮表示。
具體到市場層面,王拓對第四季度乳品市場表現保持樂觀態度。他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9月乳制品產量同比增長5.8%,同時今年春節備貨提前,對液態奶市場第四季度保持樂觀,預計四季度液態奶市場將探底回升。
尋找下半場新機會
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并不能阻礙乳企前進的步伐。受疫情影響,民眾對營養健康、提高免疫力的關注度大幅提高,乳制品消費需求逐步上升,迎來了很多發展機遇。
根據歐睿數據,我國乳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從 2006年的1684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6388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為10%。預計未來幾年我國乳品市場將延續增長態勢,2025年我國乳品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100億元。
如今,乳企之間的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想要爭奪更多的蛋糕就必須尋找新機會。朱丹蓬表示,“目前,中國乳業進入了‘高、精、尖’的節點,不難看出,現在的乳企在往細分化、高端化、功能化方向發展,這也預示了整個中國乳業產業結構的提升。”
具體到市場層面,可以看到,對細分品類的布局成為當下乳企的共識,在奶酪品類的發力尤為顯著。
據了解,奶酪業務在我國市場起步較晚。在2019年奶酪發展高峰論壇上,時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也指出,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一塊奶酪興盛一個產業。讓消費者從“喝奶”向“吃奶”轉變。受居民消費水平提升、消費者對奶酪認知度提高以及餐飲需求多樣化等因素影響,我國奶酪業務實現了較快增長。
歐睿數據顯示,國內奶酪市場近年平均增速為20%~25%。奶酪賽道的潛力也引得傳統乳業品牌蒙牛、伊利、光明等“下場”。
10月3日,伊利集團旗下新西蘭威士蘭乳業與新西蘭乳企生產黃油、奶酪等乳制品的老牌企業Canary Foods進行股權交割,完成對Canary Foods 100%股權的收購;10月23日,澳優宣布以1.3億元收購荷蘭羊奶酪公司Amalthea Group 50%股份;此外,國內近年也涌現出不少新興奶酪品牌,如奶酪博士、妙飛、芝仕坊等。
艾媒咨詢方面認為,目前國內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對比歐美等發達國家仍有距離,隨著消費者乳制品的消費頻次和消費類型將逐漸增多,中國干乳制品市場將迎來高增速。
除此之外,當下產品高端化已成為趨勢。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城市家庭樣組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常溫乳品基礎產品、常溫乳品中端產品和常溫乳品高端產品銷售額均有所增長,其中基礎產品和高端產品增速較中端產品更快,高端產品滲透率較高。
自2005年,蒙牛特侖蘇誕生,拉開國產奶的高端化序幕。如今,從飼料、牧場、牛種、原奶到奶產品、成分、加工技術乃至包裝,為了給用戶提供一杯更健康的奶,乳企內卷升級。
其中,產品功能化是其高端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將目光放到現在的乳制品市場,不難發現,無論是酸奶還是白奶,被賦予功能性的乳制品正在不斷增加。功能上從補鈣、無乳糖延伸到了助眠、美容等概念,可選擇的產品、口味也越來越多。
乳制品業內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當下,在牛奶中額外添加功能性成分頗為常見,比如添加膠原蛋白、玻尿酸等成分。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等巨頭都已布局開發研究功能性的乳制品,有針對兒童群體、女性群體的,還有針對糖尿病、高血壓與老年人群體的,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乳業的高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前宋亮曾表示,“高端化是從基礎營養轉向專業營養,符合全球食品發展趨勢,未來乳企將通過配方、工藝的升級,賦予乳品更多的功能性。但高端化依賴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稀缺資源的積累,且消費者消費力及認知亦需要培育,故高端化仍需時間。”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