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在2023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發表主題演講,回顧并分析了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回顧2022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駱鐵軍表示,2022年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國民經濟呈現出超預期的下行壓力,鋼鐵行業運行環境較為嚴峻,行業發展面臨下游需求減弱、鋼材價格下跌、原料成本上升等挑戰,整體效益指標處于近年來較低水平。面對困難和挑戰,鋼鐵行業積極采取提質降本增效措施,2022年行業運行總體保持相對平穩。
他指出,近期鋼鐵市場和企業的經營總體呈現逐漸企穩的態勢,主要表現為:一是鋼鐵需求下滑,供應相應減少。1-11月全國粗鋼產量9.35億噸,同比下降1.4%;粗鋼表觀消費量8.87億噸,同比下降2.7%,產銷雙雙呈現回落趨勢。二是鋼材價格下跌,效益明顯下滑。1-11月會員企業利潤983億元,同比下降72.5%,利潤率1.66%,同比下降3.88個百分點,特別是三季度持續虧損,不過10月和11月行業效益已呈現企穩回升局面。
(資料圖片)
展望2023年行業趨勢,駱鐵軍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改革相結合,隨著疫情持續優化,穩經濟效應逐步釋放,將利好鋼鐵行業,對鋼鐵消費形成有利的支撐。但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和制造業出口增速回落,可能拖累鋼材消費。2023年鋼鐵需求或小幅回落,結果究竟如何,主要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房地產市場的恢復情況。
隨后,駱鐵軍介紹鋼鐵協會2022年和2023年準備重點開展的多項工作。首先,積極探索產能治理新機制。實現常態化的自律限產,例如對合規企業和不合規企業實施分類處置,對超低排放A級企業、全廢鋼電爐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的企業給予政策的傾斜,對違規產能嚴格限制生產等;加強數據治理;要繼續加快推進行業兼并重組,創造條件推動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這有助于提高產業集中度,規范市場有序競爭,讓行業自律能夠很好的發揮作用。
其次,大力提升資源保障能力。駱鐵軍指出,國內審批明顯加快。前10個月我國黑色金屬礦固投累計同比增長33.2%,投資居采礦業之首。部分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目前已有6個重點鐵礦項目開建,建成后可新增鐵礦產能3000萬噸。同時,協會也在積極開展基石計劃的海外礦開發、廢鋼回收利用等其他工作。
第三,全面推進極致能效工作。“過去十年鋼鐵行業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績,2021年行業噸鋼綜合能耗達到了549千克標煤,較2012年下降了9%。2021年以來,國家相繼發布了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利引導鋼鐵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協會從上半年開始策劃,并與國家部委多次匯報,形成了能效標桿三年行動方案,計劃通過三年的時間向行業提交技術目錄清單、技術能力清單、政策清單,以及兩個標準和一個數據治理系統的頂層設計方案與實施路徑。”駱鐵軍談到。
第四,努力實現原燃料保供穩價。據協會統計,前11個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進口礦采購成本同比下降26%,但仍處于高位,而煉焦煤成本上升29%,噴吹煤成本上升27%。鐵礦石成本有所減少,焦煤成本明顯增加,煉焦成本在生鐵成本占比已經超過鐵礦石。
駱鐵軍認為,在四季度鋼鐵生產明顯回落的情況下,鐵礦石價格自10月底以來上漲了超過40%,焦煤價格上漲超過10%,原料價格上漲缺乏基本面支撐,同時也提醒廣大鋼鐵企業,仍要保持合理的生產和原料采購節奏,消除炒作因素。下一步,鋼鐵協會將繼續推動形成煤炭產需平衡新機制,持續推進將焦煤列入動力煤等同管控的一體化平衡,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推動煤炭國際貿易自由化。
最后則是積極開展鋼材出口管理研究。據了解,2021年,國家分兩次取消了所有鋼材的出口退稅。在限制初級產品出口的同時,企業反映高端產品要繼續參與國際競爭。
“協會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企業訴求,建議鼓勵高端產品出口、控制一般產品出口,避免‘一刀切’,同時組織行業專家開展高端產品劃分和稅則號細分研究工作。”他闡述。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標簽: 中國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