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被稱為“天津之肺”的團泊湖邊,擁有“電子身份證”的羔羊做過體檢后,住進天津奧群牧業有限公司的“湖景房”里,生長狀況被全天候監測。“科技+畜牧”的養殖模式,讓天津靜海區的畜牧業企業打造出全新的“羊聯網”平臺與國家級肉羊性能測定中心。“畜牧業發展已寫進靜海區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實施方案,我們有信心推動畜牧業成為助農增收的富民產業。”奧群牧業育種場場長盧小芳說。
“要實施‘土特產’培優工程,僅靠農業自身力量還不夠,必須依托科技和改革做好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大文章。”靜海區農業農村委主任任永江說。
走進靜海區臺頭鎮三堡村老劉果蔬農場,飽滿勻稱的甜瓜長勢喜人。農場負責人劉樹奎說,在智慧溫室內,甜瓜種植是技術活。通過安裝清潔能源(甲醇)智能供暖、供氣肥設備,甜瓜的產量與品質有了保障,種植模式也更環保。劉樹奎介紹,去年智慧溫室里每茬甜瓜的產量比普通暖棚的產量多出至少1000公斤,3畝多大棚增收近6萬元。
三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杜國量說:“今年將大力推廣智慧溫室,培養更多新農人,提高農業科技含金量。”
做好鄉村全面振興大文章,靜海的“工期表”排得滿滿當當。在這張表上,有西瓜、金絲小棗等特產的“發展日歷”,有糧食、蔬菜播種面積和肉蛋奶等供給量的“紅杠杠”,有“一軸兩帶”文旅品牌規劃,還有全國智能農業研發創新中心和無人農場示范基地效果圖。
在靜海,“汗水農業”正朝著智慧農業加速轉變,互聯網鋪在田埂上,無人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越來越多大學生扎根農村,敲鍵盤養牛羊、開機器干農活。
在靜海智能農業研究院項目施工現場,一二期工程正加快推進。靜海智能農業研究院相關部門負責人說,項目建成后,將研發一批國內領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智能系統和裝備,利用高新產業園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孵化平臺,推進靜海區“智能農業名片”建設。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