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在出席2023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時表示,中國要推進基礎設施體系現代化,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石。放眼全球,在5G基礎設施投資、競爭加劇、客戶需求變化、經濟衰退和監管壓力等方面的挑戰下,世界領先的電信企業正不斷加大力度重塑其業務和運營模式。
(資料圖)
畢馬威中國于近日領先發布《電信行業未來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據悉,該報告分為發展信號、戰略要務、畢馬威中國智鏈企業能力和案例研究四大部分,提出了相關企業發展的關鍵能力,并結合實際闡述了其中潛在風險與回報,為電信企業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呈現出清晰的未來圖景,以此加深對此次變革的理解,采取可行措施推動持續轉型,以助電信業領導者們暢想和開拓未來。
畢馬威中國通信、媒體及科技行業主管合伙人陳儉德表示,電信業是我國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在我國數字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數字經濟發展不斷提速,對電信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從國家多項鼓勵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可以看出,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一系列頂層設計為新時期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引。與此同時,新基建與新技術的加速發展,也為電信行業拓展新領域提供了支持,依托5G、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技術,電信行業正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畢馬威中國通信、媒體及科技行業管理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高人伯介紹到,消費者和商業客戶的期望日益高漲。前者希望以更透明的價格獲得更優質、靈活、便利的服務。后者則希望無需呼叫中心或銷售代表介入即可獲得更為成熟的網絡和數據解決方案。許多電信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用戶體驗。例如,打造更加自動化的貼心體驗。這意味著簡化可選品類并確保順暢的業務體驗至關重要。虛擬自我維護模式可有助快速響應新出現的網絡問題,從而避免業務中斷;還可通過自動響應網絡質量訴求,幫助電信運營商提升網絡可靠性并優化現有綜合成本結構。研究表明,全球56%的電信企業已投資打造強有力的虛擬自我維護模式。
報告預測,電信企業將很可能迎來更多直面企業巨頭的競爭。為避免競爭態勢下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威脅,一些電信企業正尋求與此類巨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以最大限度挖掘其網絡和服務的潛力。
在行業變革的壓力下,各傳統電信業務模式的戰略要務各不相同。畢馬威中國認為電信企業領導者的主要挑戰之一,是決定如何應對變革。對此,報告提出加倍押寶網絡、聚焦數字前端、增強托管服務、電信企業科技轉型四大建議,以拓展電信企業未來的增長潛力。
首先,加倍押寶網絡。電信企業需要加強其核心網絡基礎設施,并提供高速、高可用性的大型網絡,以拓展未來的增長潛力。這種模式存在的問題是,若網絡增長停滯,則可能面臨商品化及利潤持續萎縮。同時,新的收入模式也至關重要,一些網絡運營商已開始致力成為網絡“批發商”,提供基礎設施和“連接即服務” 業務。
其次,聚焦數字前端。該商業模式由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MVNO)模式演變而來,這意味著電信企業的戰略要務是專注于前端銷售和營銷,網絡和大部分服務則由其他企業負責。需要注意的是,該模式需要強大的合伙伙伴和聯盟生態系統,還可能需要更加注重產品創新和客戶體驗。
第三,增強托管服務。托管服務業務模式側重于向價值鏈上游尋求發展,因此必須為客戶(尤其是商業客戶)提供成套解決方案。報告指出,企業要在托管服務領域取得成功,關鍵是必須能夠利用支持無縫交互和業務的基礎數字技術架構提供創新產品和服務。
最后,電信企業科技轉型。對于許多電信企業而言,其第一戰略要務是從根本上轉型成為科技企業。通過嘗試與其他企業巨頭或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等合作伙伴合作,以實現自己的科技轉型。通過技術和業務的深度整合,電信企業可以為客戶提供更高效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和市場估值。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