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下旬正式開啟到現在,一年一度的“618”年中購物節已過去了半個月時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疫情后經濟復蘇背景下的第一個“大促”,今年的618顯然被寄予厚望。為了實現滿意的業績,各大平臺也不吝投入,紛紛喊出“投入最大618”等口號。
在5月30日晚10點,拼多多“618開門紅”活動也全面啟動,百億補貼狂撒50億優惠券,打造史上最實惠618大促。活動期間,每人最高可領取500元優惠券,均可在百億補貼的基礎上疊加使用。
據悉,拼多多百億補貼“618開門紅”覆蓋了平臺所有品牌好貨,涵蓋手機、數碼、家電、美妝、生鮮、食品、母嬰、服飾等全品類商品。對此,拼多多百億補貼相關負責人進一步介紹道,總體來說,在“百億補貼+大額優惠券”的加持下,活動期間,平臺用戶可享受業內罕見的折扣力度,價格直接低過全網618。
但面對各大電商平臺喊出的火熱口號,消費者卻是相對冷靜的。此前不少消費投訴了遭遇過“提價再降價”的傷害,消費者對618的熱情逐漸褪去。不僅是618還是其它電商購物節,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總體在下滑。對此,眾平臺也是紛紛行動,拋棄了以往紛繁復雜的“玩法”回歸到了“低價”策略,幾乎全部電商都喊出了“最低價”的口號。
而作為百億補貼的鼻祖,歷來是“閑話少敘,價格說話”的拼多多,此次強調的卻是“天天618”的概念。實際上,拼多多從4月開始,數碼3C天天都是好價格,不再把所有優惠都放到618。“這表明過去‘電商造節’帶動消費的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逐漸趨弱。”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解釋道,當下消費者日趨理性,不再僅僅為沖動“剁手”、買單。對于平臺而言,過于依賴618等購物節的慣性,并不是一件好事。平臺如何站位消費者,通過保障消費者權益來成形成消費動力,恐怕才是最值得去發力的。
“卷”低價
自從618正式成為大促節日,已經有10年時間。每到了618,各個電商平臺鉚足了勁,拼優惠、拼服務、拼質量,但對于消費者的刺激一年不如一年。
有網友爆料去年618期間蘋果手機促銷前后價格不同,“某平臺有意引導消費者于購物節晚上購買蘋果手機,導致我們第一批購買的人比后來購買的人損失了200元,且平臺拒絕和我們協商,拒絕補償差價。”
先漲后降、越來越復雜的玩法、價保的失靈……消費者開始逃離像618這樣的購物節。或為了挽回消費者,今年618的折扣力度是空前的,甚至達到了雙十一的折扣程度。從目前各平臺的玩法戰略來看,低價成為各平臺最核心的競爭力。
“今年618行業普遍革新營銷玩法,規則簡化,聚焦‘低價’”。有分析人士指出,現在電商大促已經很難再靠“玩法”去說服用戶了,傳統電商從獲客成本再到最終交付成本,其實都相差無幾,促銷的“底線”也類似,所以早期的促銷手段更多的是靠“玩法”來吸引消費者。
“卷王”拼多多秉持一貫簡單粗暴的風格,在618主會場打出“不用比,降到底”的口號,用戶可直接領取滿200減30、滿300減50、滿500減100的大促券,直接送出“官方券包 180元大促券”的禮包。
根據拼多多活動頁面顯示,行情價6099元的貴州飛天茅臺53度500ml兩瓶裝,直降至5416元;yson戴森HD15高速吹風機官網價3199元,僅需2448元,補貼力度達到23%;官網價7999元起的iPhone14Pro,券后價6159元起,折扣力度達到17%-23%等等。
這次活動均為官方直補,旨在為消費者提供全網最具性價比的產品,無懼比價。"拼多多百億補貼項目負責人表示,在繼續擊穿全網低價的同時,拼多多百億補貼還對物流、售后等服務體系進行了專項升級,為消費者提供買貴必賠、全國聯保、假一賠十、送貨上門、上門安裝等全方位的服務保障,確保消費者"安心買、放心退"。
而實實在在的實惠,消費者看在眼里,選在手中。“去年618,我就在拼多多上花5999元購買了一臺256GB的iPhone12,平臺提供了300元商品無門檻券,價格非常實惠。”消費者陳女士是一名資深“果粉”,她購買iPhone的方式,早已發生改變。“剛參加過工作的時候為了能低價一點購買iPhone,還委托朋友的朋友去香港買港版,后來購買數碼產品網購再到現在的拼多多。”
“天天618”
實際上,早在距離618的兩個月前,4月6日,拼多多百億補貼正式啟動“數碼家電消費季”,首季在百億補貼的基礎上再次投入10億真金白銀,對手機、平板、冰箱、空調等數碼家電全品類進行額外補貼。
每年4月份都是數碼家電品牌進入旺季的開端,為了同時惠及用戶和品牌,拼多多萬人團還聯合小米、海爾、美的、海信、TCL等品牌旗艦店,共同推出了“數碼爆款一站購”“大家電爆款團”“小家電,大放價”等主題活動,上百款數碼家電產品同時開團。
“此次消費季的新嘗試,也是百億補貼接下來要重點打造的模式。”上述項目負責人表示。截止目前,拼多多百億補貼已先后啟動對小米全品類商品加補、對3C數碼多品類的“五一超級加補”、“電腦超級加補”和“家電超級加補”。自百億補貼“數碼家電消費季”及系列加補活動上線以來,平臺消費者對數碼家電產品的消費熱情急遽升溫,絕大多數產品均實現了翻倍增長。
業內專家觀察指出,這表明作為像618等這樣的超級消費符號,以及消費者的消費理念,都在發生變化。在這場與其說是購物節,不如說是“漫長”的優惠日常里,拼多多強調一個概念:“天天都是618”,充分給予消費者隨時購買的自由。
“現在,不管是618還是其它電商購物節,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總體在下滑。”在張毅看來,一些購物節大促的實質,是把生意集中在某一天,但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這種模式不論對于平臺、商家還是消費者,日益顯出的其實是負向作用。對平臺而言造成的結果是平時賣的東西貴,吸引不了消費者;對于消費者而言平時買的貴了,大促時候又容易沖動過度消費;對于商家而言需要集中備貨,增加了資金壓力;對于快遞物流而言增大了發貨壓力,也增加了社會成本。
對此,消費者亦有不少抱怨。“暫且不提各種繁復的計算規則,僅是要卡著點加購、付定金、付尾款等流程,就已經讓人失去了消費決策思考的空間,被電商節的優惠時間點推著走。”消費者小王表示,“說一千道一萬,最后還是價格主導。”而家里正在裝修的劉先生在為新家選購電器時也沒有特地等到“618”,而是在5月看到拼多多的“家電超級加補”后就果斷下單了,他直呼“不會再有比這更大的優惠了,直接一站購齊!”
“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百億補貼的用戶規模和品牌數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數碼家電品牌的數量同比增長超過55%。”上述項目負責人表示,在上線近4年的時間里,拼多多百億補貼贏得了數億消費者的青睞,這是因為平臺一直切切實實將補貼用到品牌商身上,堅持為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而并非反復橫跳的營銷噱頭。
值得一提的是,“百億補貼”最早由拼多多在2019年推出,其后拼多多更是多次推出該活動,“百億補貼”這個詞貌似已與拼多多品牌綁定。而在今年多個電商平臺都推出了“百億補貼”概念。
與之相對應的是,拼多多也早已不僅是農產品的主場。此次拼多多百億補貼啟動“數碼家電消費季”等活動,對手機、平板、冰箱、空調等數碼家電全品類進行額外補貼。
電商平臺間的藩籬已經打破,未來無疑是更加激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戰”。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