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網青海果洛8月16日電(劉洋)“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仍然面臨草地退化、冰川及凍土面積萎縮等生態風險。”青海大學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趙新全表示。
15日至16日,“首屆果洛人才論壇”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舉行。
趙新全在論壇上表示,在高原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需要通過科技支撐生態保護和修復,補強生態保護修復技術、模式的短板,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
青藏高原位于中國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多樣化,包括高原草地、冰川、湖泊、盆地、河流和沙漠,可持續利用的生態資源豐富。
“在生態保護中,要注重生態修復機理、過程和自然、社會關鍵要素的結合。”趙新全說,將進一步加強對高原原生地帶性植被、特有珍稀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通過科學開展退化土地治理、礦山生態修復和人工草場建設等人工輔助措施,以此來促進區域野生動植物種群恢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高原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性和功能穩定性,實現生態保護與牧民生計改善共贏。
“面向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建設中的現實與未來需求,對青藏高原生態建設具有深遠影響。”趙新全說,將通過重組“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青海省果洛州相關平臺,建設好“三江源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與研究三江源綜合科考基地”,建設具有國家一流水平的高原科技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趙新全提出,相關單位應通過整合行業和部門監測點(站),建設一批空白區監測點(站),實現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構建集多源異構數據采集、存儲、模擬、產品、展示為一體的大數據平臺。通過統籌全國科技力量組建生態監測、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與模式集成為主的區域性科技創新聯盟和新型研發機構,不斷優化區域科研體系,探索新型科研組織模式,持續推進高原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完)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標簽: